中国北魏木板漆屏风绘画作品。1965~1966年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该墓是太和八年(484)的墓葬。墓主人司马金龙原为晋皇族后裔,在北魏袭爵作官,备受宠信,死后赠大将军、冀州刺史、谥康王。墓葬规模较大,除出土大批陶俑、石雕柱础、石棺床及生活器具外,尤以制作精美的木板漆画著名,被视作珍贵的...
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现在已经无法看到当时的画作,传世的也都为宋以后的摹品,因此漆屏一经出土,就引起中国美术界的高度重视。多数学者认为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的绘画风格乃源自东晋或南朝,有的说得更具体:承自顾恺之风格,有史书文献上所记“春蚕吐丝”和“吴带当风”的意境。因此这个屏风...
又称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或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1965年出土于司马金龙墓,该墓址坐落在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该漆屏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2002年1月18日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司马金龙(其父因南朝动乱后归附北魏)墓中出土的一组木制漆屏风,分辨残存图像发现其所绘人物衣着打扮,皆为中原人士形象,或其绘图底本来自南朝,而木框边缘所绘的环状缠枝忍冬纹,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魏 山西大同市博物馆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板面遍涂红漆(近朱红色)。题记及榜题处再涂黄色,上面墨书黑字。对比强烈的红黑二色在我国古代漆艺发展史上占主体地位,是最为典型的色调搭配,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如在同样被列为195个禁止出国(境)文物的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北魏. 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纹漆屏风——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纹漆屏风1966年出土于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司马金龙墓,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漆屏风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系漆画屏风中的两块,之间由榫卯连接。屏风画与石床组合,正反两面均有图案,整个漆画画面分为上下四段,朱漆...
【国宝档案】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魏都平城(今大同)发掘了琅琊康王司马金龙墓,墓葬发现时早已被盗扰动,漆画被零散地抛于墓的后室甬道及后室南部。考古专家共清理出较为完整的漆画5块,每块长约0.8米,宽约0.2米,厚约0.25厘米。上下有榫,长2.5厘米,两侧每边上下两个榫铆,榫口长3.7厘米、宽0.6...
墓室用特制的铭文砖砌筑﹐砖铭为“琅琊王司马金龙墓寿砖”。全墓由甬道﹑前室﹑东耳室及後室(主室)构成﹐总长度近18米﹐加上墓道全长超过45米。前﹑後两室均为四角攒尖顶﹐後室高4.2米。在墓门券顶上部﹐出土有碑形石墓表。墓虽早年被盗﹐但发掘时尚存陶俑及动物模型约400件﹐其中半数以上是披有铠甲的步...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风 部分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风 局部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风 局部 这件屏风上的人物故事画是目前北魏画迹中有准确纪年的作品,又因南北朝时期出土的漆器甚少,所以此件北魏早期的漆屏风弥足珍贵,不仅对,了解和研究北魏时期中国髹漆工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北魏前期的书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