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04年7月,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之间的荡阴之战,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复杂与残酷。这场战争不仅是两位王者之间的较量,更是权力结构变迁的缩影。为何曾经的战友,如今却剑拔弩张?这一切都源于长沙王司马乂的死去,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重组。一、权力的重组:从同盟到对立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越控制皇帝后,第一个措施就是进行大赦,为皇后羊氏及太子司马覃平反昭雪。这些动作做完之后,就到了七月四日。 司马越高举着皇帝的旗帜,带着司马衷北伐司马颖,现在司马越的职务是大都督。 司马衷这一辈子是做蠢事的一辈子,可这次北伐居然在他的身上也发生了一件可歌可泣的事情。 当然,这件事的主角是嵇绍。嵇...
这时,前线的消息对司马颙更加不利。现在他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就是成都王司马颖。这个司马颖更不是打仗的料,他派刘褒死守河桥。可死守要执行起来,困难比天还大。现在司马颖手里有多少部队?就是全交给刘褒,人家进攻起来,最终也只是“死”而“守”不住。进攻河桥的敌军是宋胃部。他看到河桥就那么一点守敌,就...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七月初一,为司马颖上位立下汗马功劳的东海王司马越忍不住动手了,联合右卫将军陈眕以及司马乂的旧将上官巳发动政变。先由陈眕率军扼守云龙门,然后由司马越以诏书宣召朝中大臣以及宿卫禁军,宣布讨伐司马颖,代替司马颖留在洛阳的石超得到消息后逃往邺城。七月初三,司马越恢复了羊献容的皇后之...
经过一番淘汰,现在剩下的仍然有三股势力,分别是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这三位王爷为了增强战斗力,纷纷引进胡族的战力,司马颙和司马颖主要依靠匈奴势力和羯族势力,而司马越主要依靠鲜卑和乌桓势力。此时,随着司马颙的昏招迭出和司马颖的被排挤,司马越的势力逐渐作大,并最终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
司马颙派张方将晋惠帝挟持到长安后,一方面是丢失了邺城,所以单独守洛阳也变得困难,所以才要收缩回长安。而丢失了邺城,司马颖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所以也就废弃了司马颖。 在当时的情势下,司马颙是希望和司马越和解,一方面如果真要开打的话,司马越和司马腾加上王浚的胡人力量自己还真打不过,其次皇帝在自己手里,可...
司马颖逃亡之时,随从官员纷纷逃散,唯有卢志始终不离不弃。在他死后,又是卢志收而葬之。司马越听说后,以卢志为军谘祭酒。屈指算来,司马颖是八王之乱中被杀的第六王。以成都王之尊,司马颖一度拥有最雄厚的兵力,最有利的地位,也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赞誉,但他一意孤行,急功近利,生生葬送了卢志为他规划...
然而,事与愿违,司马颖的离开给了司马越等反对派以绝佳的时机。后者趁虚而入,迅速掌握了洛阳的实际...
七月初一,为司马颖上位立下汗马功劳的东海王司马越动手了,联合右卫将军陈眕以及司马乂的旧将上官巳发动政变。 先由陈眕率军扼守云龙门,然后由司马越以诏书宣召朝中大臣以及宿卫禁军,宣布讨伐司马颖。得到消息后,代替司马颖留守洛阳的石超逃往邺城。 七月初三,司马越恢复了羊献容的皇后之位,以及司马覃的太子之位,等...
胡族驰骋中原,发端于八王之乱后期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对峙的那个阶段。司马越和司马颖在诸胡族中各结党羽为援,借其力以仇杀异己。他们是引胡骑入中原的直接祸首。八王之乱演而为永嘉之乱,永嘉之乱演而为“五胡乱华”,其终极原因在于百年间来各胡族 - 拿铁..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