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百家讲坛]司马谈给了司马迁强健的体魄 《百家讲坛》 20231220 司马迁的历史时空 7 继承父志 00:38:44 本期内容 [百家讲坛]司马迁的历史时空 7 继承父志 司马谈病重 00:09:57 [百家讲坛]司马迁人生中第一次比较重要的委派 00:01:05 [百家讲坛]司马迁的历史时空 7 继承父志 司马谈如何培养司马迁?
对司马迁而言,首先是秉承遗命,继续先祖的太史事业。他的父亲司马谈早就打算编写一部史书,但是,这个愿望未能实现。临终司马谈嘱咐儿子:“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太王...
第501集 司马谈遗志——司马谈遗志 司马迁继承父业,本视频由史海钩沉轩提供,0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
司马谈的读音司马谈的读音 “司马谈”的汉语拼音是:Sīmǎ tán。司马谈,左冯翊夏阳人。为汉初五大夫,建元、元封年间任太史令、太史公,有广博的学问修养,他的父亲叫司马喜,他的儿子叫司马迁。©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司马谈:封禅排除与历史责任在汉武帝的时候,他对鬼神祭祀表现出浓厚兴趣,这种兴趣并非仅仅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贯穿整个他的统治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太史令司马谈成为汉武帝封禅准备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司马谈不仅仅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官员,更是一位执着的学者,他担负着掌管天文的太史令职责,同时在各类祭祀活动中扮演着...
没有司马谈,便不可能有后来的司马迁。 史记 太史公这一职位是子承父业,而写《史记》的宏愿,同样承袭自他的父亲司马谈。 司马谈跟随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唐都学天文历法,跟随著名哲学家杨何学习《易》,深入钻研黄老之学,在汉武帝初期担任了太史令,立志著史,来补救自孔子修订《春秋》之后史书的缺失。如此宏伟事业,...
《论六家要旨》——司马谈《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
司马谈(?-前122)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喜,在汉初为五大夫。子司马迁受他的影响最深,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东巡至泰山,并在山上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这就是所谓“封禅”大典。司马谈当时因病留在洛阳,未能从行,深感遗憾,抑郁愤恨而死。他所要论著历史的理想和计划,便留给...
司马谈《命子迁》原文:余先甚有志于学问之道,汝迁宜勉力以继吾志。读书务广,博闻强识。行己务厚,敦品励行。文章务远,思深谋远。汝其志之,继吾家学之业,克承先人之志。此吾命汝迁之本意也。天道忌盈,人事忌满,宜慎之。若夫立德立功立言之事,汝宜勉力为之。非唯我一家之望,亦是天下...
对此,司马谈感到极为担忧,他认为自己肩负着两项重大的时代使命:一是梳理先秦史实,编撰一部史书;二是辨疑释惑,总结先秦诸子之学。由于经历秦代焚书和秦末战乱,留下来的史料极其有限,编撰一部可信的通史,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司马谈没能完成这部史书就含恨而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