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池,字和中。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后中第,授永宁主簿。出入乘驴。与令相恶,池以公事谒令,令南向踞坐不起,池挽令西向偶坐论事,不为少屈。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争瘗金银逃山谷间。令闾丘梦松假他事上府,主簿称疾不出,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乃纵...
大约在公元1027年,司马池任洛阳留守司通判。司马池的儿子司马光后来也退居洛阳,自请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司马池在洛阳任留守通判的时间也不长,朝廷又任命他为开封府推官。再后来宋仁宗又提拔他任知谏院。司马池多次上书恳辞,仁宗不解地对宰相说:“别人都喜欢升官,只有司马池谦让,真是难能可贵。”于是硬给司...
公元1019年10月,光山(今河南光山县)知县司马池喜得第三子,取名司马光。司马池对天资聪颖的司马光格外偏爱,把他当神童培养。司马光在父亲严格教育下,“生七岁,凛然如成人。”司马池尤其注重言传身教,对儿子进行诚信教育,使司马光最终成为苏轼称赞的“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的道德楷模。司马池如何...
字和中,自己说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因征东大将军司马阳葬于安邑澜洄曲,后魏分为安邑置夏县人.司马池即为夏县人.司马池早年丧父,家资数十万,他全部让给各位叔伯,而自己则奋力读书.当时有人报告皇上说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来回路程太远,朝廷于是开辟山含口道,从闻喜越山抵达垣曲,大家都认为山含...
司马光砸缸救了上官后的某天,随父亲司马池到泼陂河微服私访,了解民情,一行数人出城在官渡河渡口租了一条船沿河而上。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尽收眼底。船到泼陂河小东门码头,司马池见码头上人流涌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心里暗自高兴。 泼陂河小东门码头是光山东南的...
翻译见译文。司马池,字和中。早年丧父,家资数十万,他全部让给各位伯父、叔叔,而自己则奋力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授永宁主簿,出入乘驴。与县令关系不好,司马池因为有公事去见县令
司马池诗词 行色宋代:司马池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见渡头。 犹赖丹青无处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司马池 (980—1041)陕州夏县人,字和中。登进士第。授永宁主簿。历建德、郫县尉。蜀人传言戍兵叛,蛮将入寇,邑民争相出逃。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纵民游观三夕,民心遂安。知数州县,所至皆有政声。累擢...
司马池,这个名字您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儿子司马光,您肯定非常熟悉。对,就是“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司马池写的诗很少,但是他的这首《行色》备受后人推崇,在宋代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北宋诗人张耒曾这样评价,“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诗人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池字和中。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乃开〈山含〉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
司马池严以教子 司马池(980~1041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1019~1086年)的父亲。1005年中进士,授永宁主簿,兼侍御史知杂事,更三司副史,其后历任河中、同州、杭州、晋州知府。他教育儿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撒谎。 司马光6岁那年,一天,哥哥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