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旦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郑县主簿。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又并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吏捕蝗,因缘搔民。...
恭敬兄长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八十岁左右时,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了,但照料兄长从不委由仆人代劳,都亲自操持。侍奉兄长就如同侍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尤其是司马旦体质羸(léi)弱,消化不良,需要少吃多餐。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司马光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什么?”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
历史人物> 司马旦 【生卒】:1006—1087 【介绍】: 宋陕州夏县人,字伯康。司马池子。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为郑县主簿,年少治政有方,上下惊服。历知祁县、宜兴、安州等,所至有政绩。历官十七迁,至太中大夫。与弟光友爱始终,光平时所论天下事,颇得旦之助。
B.司马旦关心百姓疾苦。官吏扑打蝗虫,乘机扰民,司马旦建议让百姓自己扑杀,然后送到官府来。因为这个建议,后来让司马旦做了郑县的县令。 C.司马旦和司马光兄弟友爱。兄弟分隔两地但时常互相探望;司马光想推辞朝廷召任的门下侍郎一职,司马旦引用大义劝他任职。 D.司马旦淡泊清心,乐于助人。英宗即位,司马旦没有按例...
司马旦为人正直且与人为善。他曾接济一位因罪丢官的官员家人生活,还帮助他女儿出嫁。哥哥的为人处世之道给司马光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史书上我们可以看出司马一家尽是忠厚、刚正不阿之人。是这样的家庭氛围塑造了司马光君子之风貌。 2、司马光的教育经历 ...
这句话 的意思是:司马旦取察卷看了一遍,真假立即显 露。故断句为: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时应 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这句话应注意“虽:即使。 释:放下”等词语的解释。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又井元庆 豪欺乡里,莫敢谁问,旦擒致于法”可以看出...
司马旦,字伯康。为人清正耿直、聪敏好强,即使遇到一件小事也要仔细考虑,不找出最合乎规矩的解决方法就绝不会罢手。他由父亲的恩荫入仕(按:此为宋代的选官制度,一定品级官员的子弟亲属,可以不经科举直接授官),做了秘书省的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的行政部门的校对),后来又当上了郑县的主簿(县令...
话说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在祁县任知县,因清正廉明,政绩突出,被举为监在京百万库。但因祁县隶属太原府,太原府告诉吏部,我们舍不得让他调走,留用祁县最好,吏部遂作罢。后又举为乾州通判,还没有前去赴任,吏部追加任命为监在京杂物库。司马旦遂带着妻子儿女前往京师。到了京师,到了吏部报道,吏部发了文书,司...
八、(内容涉及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司马旦,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
司马旦任职祁县, 话说司马旦在守完父母的孝后,和司马光一起向朝廷上书请求安排官职,不久朝廷给司马旦安排祁县知县的职位,司马旦十分高兴,和司马光分手后就赶往东京汴梁将自己的妻子儿女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