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景初三年(239)正月,当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与曹爽按照明帝遗命开始辅政时,司马懿的职权是以太尉“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而曹爽则是“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明显为首辅。而在一个月后,高升司马懿为“太傅”的丁丑诏书中,权力分配已发生了变化—...
“冢虎”读作zhǒng hǔ,意为待时而起的绝世之才。其中,“冢”字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坟墓,也可以指山顶或高地,因此“冢虎”也可理解为山巅猛虎,寓意司马懿如同猛虎般潜伏于山巅,静待时机。 二、历史背景 在三国时期,司马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著称,与蜀汉的诸葛亮、庞统以及姜维等人齐名。
曹魏的人力物力资源都远胜季汉,司马懿的身体也比诸葛亮好,所以时间就是司马懿最有效的武器,但要是论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冢虎也自知不是卧龙对手。只是不知道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里把司马懿写得那么厉害,这可能也是为了突出诸葛亮技高一筹。卧龙与冢虎这两次对决盘点完了,现在该由读者诸君发...
司马懿的外号“冢虎”读作zhǒng hǔ,意为待时而起的绝世之才,其中“冢”指坟墓或山顶,故也称山巅猛虎。此别号体现了他隐忍持重、可敬可怖的形象。在三国时期,司马懿与诸葛亮、庞统、姜维齐名,分别有“卧龙”、“凤雏”、“幼麒”和“冢虎”的称号。
所谓“一龙一凤”是指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而“一虎一麟”则是指冢虎司马懿,幼麟姜维;至于“鬼才”则是说郭嘉,“毒士”则是指贾诩。今天来重点说说“幼麟”姜维,以及“冢虎”司马懿。姜维真是被称为“幼麟”吗?事实上,翻遍几个版本的《三国演义》,都能找到诸葛亮是卧龙(或者伏龙),凤雏是庞统的...
这是司马懿被称为“冢虎”的原因,其实也是司马懿才华的一部分。“退一步海阔天空”似乎是很多人一辈子学不会的一个道理,而隐忍与退却确贯穿了司马懿的一生,司马懿出身一个世家大族,按史书上记载是“帝高阳之子重黎”的后代,世家大族有世家大族的眼界和骄傲,曹操能力绝佳,但出身不高,所以当曹操要请司马懿...
有攻城略地的名将,有神鬼莫测的谋臣,太多太多风华绝代的人物,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甚至有人开玩笑,“上将潘凤”在别的朝代极有可能是真正的上将,但在三国时期却是一个“笑话”,卧龙、凤雏、冢虎、幼麟,每一个称号其实都是一位真正的天纵奇才,而结束这个时代的家族是司马家族,“冢虎”司马懿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司马懿,字仲达,生卒年为(179年—251年),享年72岁。他是曹魏三朝元老,曾两次托孤,还是西晋千秋霸业奠基人。司马懿与卧龙诸葛亮斗智斗勇多年,被称作“冢虎”。司马懿少年时期,聪明好学,是闻名乡里的一代神童。曹操求贤若渴,听说司马懿的才能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操所掌控...
狼顾之相其实不是好话,中国古代不像是游牧民族信仰狼图腾,对狼有很大的偏见。《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房玄龄等人合著。在正史上用狼顾之相形容司马懿应该属于褒少贬多。用冢虎来形容司马懿的出自民间野史,野史中将汉末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庞统、姜维、司马懿,并列在了一起。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
“冢”字意为坟墓,冢虎就是伏于坟墓中的虎,透露出阴险和凶狠。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将对方置于死地。司马懿绰号就是“冢虎”,为了最后的胜利,可以一直隐忍,韬光养晦,静待时机,时机一到,大刀阔斧,杀伐果断,置对方于死地。“隐忍”二字,成就了司马懿从一介儒生到天下一人的彪悍人生。《鬼谷子》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