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长史司马参军都是干嘛的 司马懿 刺史、长史、司马、参军,皆乃古时官制之要职,各司其职,共襄国是。 刺史者,初为监察郡国之官,后渐掌地方军事行政之权,督察百官,维护治安,保百姓安宁。其职责重大,需有明察秋毫之智,公正无私之心。 长史,则为幕府僚属之长,亦或中央官署之要员。于地方,则多为刺史或太守之...
晋代时候设置参军,南北朝时称参军、参军事,北齐时,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隋朝时依旧沿用,隋炀帝时改原来州参军事为书佐,唐时,又恢复州参军事。参军和司马一样,是个佐职,在剧中的唐前期,一州最高行政长官为刺史,其下属僚佐有长史、司马、判司和参军。意思就是干事的,刺史下达...
在热播的《唐朝诡事录》中,不仅为我们呈现出了精彩的剧情,而且也为我们展现了众多的唐朝小知识。在诸多登场的人物中,先后出现了刺史、县令、司马和参军等职务。对于刺史和县令我们都比较熟悉,可是对于司马和参军,大家就觉得有些模糊,因为他们的职务很特殊,似乎很难与后来的官职对照。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根据《通典·职官十五》记载:“大唐州府佐吏与隋制同,有别驾、长史、司马一人”,“大都督府司马,有左右二员,凡别驾、长史、司马通谓之上佐”。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地方上的司马也具备相当实权,在属官中属于上品,因此其级别高于参军,基本上都是五品。值得一提的是,自开元以后,司马手握兵权,实力远超录...
唐朝前期,司马掌有实权,一般作为刺史的辅助,刺史不在可代理刺史行使权力。但到唐中后期司马多为一些闲职,没有实权,是朝廷专门用来以“品高俸厚”来安置闲散、贬谪官员的。我们熟知的大诗人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贬到地方时多为某地司马。宋时期的司马只是正九品官员,级别和京畿县尉、诸州別驾、长史等同。明清则...
在唐朝诡事录中苏无名先是出任长安县尉,长安红茶案后调任南州司马,后来又调任宁湖州司马,再后来又在公主的推荐下出任洛州长史。 而卢凌风则是由金吾卫中郎将直接被免官,后担任苏无名的私人参军,橘县县尉,雍州司法参军等职 那么在唐代,县尉、司马、参军、长史到底是多大的官?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的官呢?
下州刺史皆正四品下。刺史的部属包括长史、司马(这就是本题另外提及的另两个职位)、别驾、录事参军、司功、司仓、司户、司⽥、司兵、司法、司⼠参军事等,员额增减不⼀(中、下州其下佐官仿上州,但不全置)。唐初刺史例加使持节,给铜鱼⼀枚,唐中期以后多兼防御使、团练使,这⼀系统的下属⼜...
除了刺史、长史、司马以外,每个州还设置有六名参军,分别是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参军,这六位合称为“六曹参军”。其中,司功参军主管官员、礼乐、表疏等;司仓参军主要掌管公廨、仓库等;司户参军主管民户;司兵参军主要掌管地方兵力;司法参军主要负责案件的侦破,缉拿盗贼等;司士参军主要负责...
唐文宗时,中书门下专门向皇帝奏请,要求刺史凡离任一月后,委派各州上佐,即长史、别驾或司马、录事参军,“各下诸县,取耆老、百姓等状”,即听取乡族势力对离任刺史工作的反映。这一举措( ) A. 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强化了对中央官员的监督 C. 保障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D. 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
汉代的相国相当于太守。隋唐的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别驾、治中、长史、司马、参军等(这些官职在东汉末开始出现)。唐中叶,司马一职常用来安排遭贬斥的官,如柳宗元、白居易等。宋代州官称知州(欧阳修自称太守,其实是滁州知州)。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