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掌管土地户口,相当于隋唐之后的户部。司马:掌握军权,相当于隋唐之后的兵部;司空:掌管土木工程建设,相当于隋唐之后的工部;司士:掌管官爵俸禄,相当于隋唐之后的吏部;司寇:掌管治安和维稳,相当于隋唐之后的刑部。司,就是“掌管”的意思。比如司机:掌管机器的人,就是开车的人。三公的设立随着朝代更迭...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汉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汉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汉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汉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
这一模式一直延续至西汉晚期。进入西汉晚期,由于大司马的权力过于庞大,随后的两位皇帝开始考虑利用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权力,将大司马的部分职权分散出去。因此,在汉成帝的统治期间,丞相被重新命名为大司徒。这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是个昏君。在汉哀帝的统治期间,御史大夫被重新命名为大司空。于是,大司徒、大司马和大司...
西周前期金文都作“司土”,后期“司土”与“司徒”并用,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鼎》:“令女(汝)作司土,官司籍田”。《曶壶》:“作冢司土于成周八堆”。《免簋》:‘作司土,司奠还(苑)、林□吴(虞)、牧。“三...
司徒 相当与国务院总理 司马 相当于国防部长 司空 相当于建设部长 后来改变了用意 相当于御史大夫 用现在的话 就是建言献策的 布政使 相当于现在的主管财政人事的副省长 或者财政厅长 按察使 相当于现在的主管公检法的副省长 或者公安厅厅长+省高院院长 都指挥使 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员或者省军区司令...
解析 【司马】官名.西周始置,与司徒、司工并称“三有司”.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诗·大雅·常武》:“王(周宣王)谓尹氏(太史),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准浦,省此徐士.”毛传:“... 分析总结。 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
没有联系,没有交集,但三个姓都来源于官职,司姓源于黄帝的占卜师司怪。司徒是舜帝后代,官职司徒。司马源于西周官职。司马
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 具体说法不一, 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 ( )
大司马:国防部长公安部长 大司空:水利部部长 建设部部长 信息产业部 长 商务部长 大司徒:文化部长 科学技术部长 教育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