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虽然欣赏18世纪的理性作风和高尚文化,仍深受浪漫主义影响。他颇醉心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那种冷酷无情之人,他们不顾虑什么也不为悔恨所苦,不择手段地实现野心、满足情欲或复仇雪耻。他十分重视他们的意志力、他们对传统的蔑视和心灵的自由。就因为这种浪漫主义的偏好,《红与黑》的后半部内容才不能叫人心悦诚...
说也奇怪,除了描述他未参加的滑铁卢之役外,司汤达的小说似乎很少用到他在拿破仑军服役的经验。他至少曾目睹那些大事,我们以为那些事可以提示他一点他自觉必须描写的主题。读者该记得吧,他想写剧本的时候,全从他看的戏里找题材:司汤达似乎没有天分自己杜撰故事,《红与黑》的情节来自当时大众颇为关切的一桩法庭案件的新...
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号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红与黑》《阿尔芒斯》《拉辛与莎士比亚》。《红与黑》《红与黑》是司汤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成名作,是他对当时那个时代的理解。故事的主角于连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由于长相文弱清秀又喜爱阅读,整天抱着书本不...
《红与黑》是司汤达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小说以于连的个人命运来以小见大,书写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刻画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朽和虚伪,揭示出专制和自由的对决,社会的变迁。小说主人公于连出身卑微,生于一个木匠家庭,因为喜爱阅读,受到父亲和哥哥们的排挤。但也因此精通拉丁文,有过人的学...
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号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红与黑》《阿尔芒斯》《拉辛与莎士比亚》。 《红与黑》 《红与黑》是司汤达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小说以于连的个人命运来以小见大,书写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刻画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朽和虚伪,揭示...
《红与黑》作为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经典著作之一,用凝练的笔法撰写了于连这个悲剧人物的一生,于连个体是复杂和多面的,于连的价值观是多变的:在早期阶段,于连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但是到了中期阶段,于连为了个人的利益不得不妥协,到了后期更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于连向社会妥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
司汤达《红与黑》:执着于物质的人生,就是一场灾难 文|不有趣灵魂在法国的文学大师中,司汤达绝对算一个奇葩。他活着的时候,是公职人员,在文坛默默无名,但他死后,凭借小说《红与黑》,便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巴尔扎克比肩的文学地位。《红与黑》刚出版的时候,仅印750册,还都躺在书店无人问津。然而,多年之后,...
司汤达(1783~1842)。原名马里-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是他的笔名,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著作为《阿尔芒斯》、《红与黑》(1830年)、《帕尔马修道院》(1839年)。 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少年时代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崇敬拿破仑,并多次随拿破仑...
司汤达(Stendhal,1783——1842)法国作家,生于律师家庭。受18世纪启蒙运动影响,向望法国大革命,曾在拿破仑军队服役。1823-1825年发表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提出体现现实主义精神的文学原则。首次出版于1830年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副题为《1830年纪事》。主人公于连平民出生,“小伙子有十八九岁...
司汤达(1783-1842) 他的名声主要来自《论爱》和两部长篇小说,其中《巴玛修道院》或许更有可读性,人物形象也富有魅力,尤其是对滑铁卢战役的那段描写,可谓脍炙人口。但是,《红与黑》却更加激动人心,更有独创性,也更具深刻意义。正是由于这部小说,左拉称他为自然主义之父,而布尔热和安德烈·纪德则(不正确地)称他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