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戊午四月初五日甲戌,未刻,地震,声如隐雷,时予在笋里馆中,正草是编。田产甫毕,适逢之。六月、七月,亢旱,河水俱涸。余于四月二十六日往澄江。六月二十六日归,舟次杜行内赵家楼,潮不得达,舍舟步至笋里,半由河底作途。后见邸报,知大江南北、河南、山东俱旱,赤地千里,京师尤甚,每日渴毙多人。皇上躬...
叶梦珠,字滨江,号梅亭,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生卒年不详。只知其生于明末,死于清朝康熙中叶稍后。他博学多闻,关心世务,著述除本书外,尚有《续编绥寇纪略》等。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述作者生活的六十多年中,凡“阅历之所及,无事不书,有闻必录,而于松江一郡之沿革创置为特详”。故取名为《阅世编》。本书体例...
叶梦珠,字滨江,号梅亭,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生卒年不详。只知其生于明末,死于清朝康熙中叶稍后。他博学多闻,关心世务,著述除本书外,尚有《续编绥寇纪略》等。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述作者生活的六十多年中,凡“阅历之所及,无事不书,有闻必录,而于松江一郡之沿革创置为特详”。故取名为《阅世编》。本书体例...
清初松江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记录道:“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辄数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到了清朝后,“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造成江南棉布业市镇衰落的原因有() ①外国机织布进入中国 ②江南地区棉纺织技术衰落 ③棉...
明末清初文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说:“吾邑(指上海县)地产木棉,行于新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种植之广,与粳稻等。”材料中所述现象反映了当地( ) A. 种植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B. 广种棉花以应对沉重的赋税 C. 棉纺织业面临技术革新 D. 成为浙西主要的棉花供应地 相关...
┌────┐│ 阅世编 │清。 叶梦珠└────┘●卷一◎天象 《易》 曰 “天垂象 见吉凶 圣人象之。 ” 至治之世 日月星辰 行有常道 次有常度 无足纪也。 然而异日怪风 中天已见 或谓气运使然 未必全关人事。 《春秋》不书征应 殆为是耶 后世谈占验者 莫精于刘向。董子、京房祖述而推广 言...
华亭每图均编田三千五百二十一亩,娄县每图均编田二千八百四亩,上海每图均编田四千九百四亩,青浦则照旧额二百二十三图,每图均编田三千三百八十二亩,上海共立十保,大约十图为一保,一百甲为一图,四十九亩零为一甲,他邑田数、图保虽不一,其法则同,后即日久弊生,是在良司牧仿其意而因时斟酌以补偏救弊...
《阅世编》 清 叶梦珠 ●卷一 ◎天象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至治之世,日月星辰,行有常道,次有 常度,无足纪也。然而异日怪风,中天已见,或谓气运使然,未必全关人事。《春秋》不 书征应,殆为是耶?后世谈占验者,莫精于刘向。董子、京房祖述而推广,言之凿凿,卒 无补于丧乱。是果修...
1清初松江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记录道:“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辄数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到了清朝后,“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造成江南棉布业市镇衰落的原因有①外国机织布进入中国 ②江南地区棉纺织技术衰落③棉花种植区...
【题文】清初松江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记录道:“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辄数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到了清朝后,“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