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一生坚持弘扬中华诗词教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曾先后荣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
叶嘉莹从自身的经历认识到,童年、少年时的熏陶,对人一生的品格修养、人生境界至关重要。于是,她多次到幼儿园、小学给儿童少年讲授古典诗词、示范吟诵。她曾大力倡议“振兴传统文化,提高国民品质,要从幼儿园和中小学做起”,也曾提议为孩子们开设古诗唱游课,并参与编写一本儿童古诗选《与古诗交朋友》。叶嘉莹一生...
2018年6月,叶嘉莹将北京及天津的两处房产出售所得的1857万元(人民币,下同),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19年5月,她再次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虽已是期颐之年,叶嘉莹仍对国家、对年轻人抱有远大的期许,怀揣一片赤诚。她坚信,只要种子在,无论经过百年还...
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独特的崇高地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资料图:图为南开大学幼儿园的孩子们与叶嘉莹携手走进迦陵学舍。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摄 也正因为了解古典诗词的价值,叶嘉莹一直致力于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她曾捐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
叶嘉莹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互鉴中的贡献,是独特而深远的。她以对古典诗词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将诗学探索与人生修行相融合。她的工作不仅限于学术领域,更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播,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她慷慨解囊,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永言学术基金”“迦陵基金”,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年少时便在家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走进古典诗词世界。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在老师顾随先生的引领下,传承古典诗词文化。1948年,叶嘉莹随丈夫南下,开始了“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的生活。20世纪中期她曾执教于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1969年迁居加拿大...
不过在20 世纪 60 年代后,叶嘉莹的人生开启了新的阶段。她先后担任美国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加拿大大学的终身教授。在异国他乡的讲台上,她成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将我们历史悠久的古典文化传播到了国外。在海外的那些日子里,她面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传播的是古老而深邃的中国诗词文化。她是如何跨越...
曾有人问叶嘉莹,传统文化对她一生的影响是什么?她首先提到《论语》。这是她幼年开蒙之书,之后一生对其营养涵咏不尽,受益良多。比如《论语》中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厚责自己,薄责别人。一生坎坷,与诗词为伴的叶嘉莹,将自己的感悟总结为“弱德之美”,即在逆境之中仍然坚守的定力。 何为弱德...
2018年6月初,叶嘉莹先生捐赠1857万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人们不解是什么支撑她捐出全部身家,在如此高龄回归清贫,她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回应:“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封面新闻:在您看来,诗词教育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提升文化自信方面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是怎样的?叶嘉莹:在我看来,诗词不是知识,不是学问,而是一种感发人心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不死。封面新闻:您所在的南开大学文学院做的诗词传播的活动,跟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合作,效果非常好。您如何看待现在的新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