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 2014-10-9 22:37 来自微博weibo.com @上海陈子善 莫迪亚诺与九久读书人 刚与黄育海兄通话,喜闻诺奖得主莫迪亚诺八种作品均由九久推出,《青春咖啡馆》己出,《暗店街》将出,还有六种年内出齐。九久创办十年,已推出莱辛、略萨、勒克莱齐奥和莫氏四位诺奖得主的中译本,执内地出版诺奖作品之牛耳。有趣的是...
叶兆言,1957年生于南京,自198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目前已经出版了一百六七十本书,总字数估计七八百万字,是一位极其勤奋的作家。叶兆言有着显赫的家世,祖父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父亲叶至诚也是一位作家,曾任著名文学期刊《雨花》主编;母亲姚澄被誉为“锡剧皇后”;伯父叶至善和姑母叶至美,也都是著名作家。
叶兆言:这是我写过的小说里头最长的一部,仅此而已,没什么特别意义。可能因为这部小书所描述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最终出版时将近30万字,其他的书大概22万字,相差也不是太大。羊城晚报:怕不怕自我重复?叶兆言:肯定会怕重复,我为什么想写这么多,其实是出于一种“地主心理”,希望多“圈地”而已,重复是很无趣...
叶兆言:很多人以为我只写民国时期的南京,其实我一直想写当代生活,现在终于写出来了。《璩家花园》讲的是共和国七十余载中的三代人在南京的生活轨迹,里面大量运用了我的直接经验。比如恢复高考、对外开放、下海经商、国企改革,等等,以及主人公与一众亲朋好友的生活变迁和命运流转,很多都是我身边发生的往事。(图...
65岁的叶兆言是文学圈内公认的“拼命三郎”。参加上海书展,没有打破他的写作节奏。在宾馆,早上5点多起床,“刷牙的时候已经完全进入状态”,早饭“是过渡性的”,一直写到中午——一年起码有300多天,叶兆言维持着这样的生活。就连4岁的小外孙都已经学会严肃地宣布:“姥爷在工作,不能影响他。”今年6月,江苏...
原创 叶兆言 零度往上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珍贵的倒不一定是年轻的时光,而是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他没有放弃追求的精神。我就觉得不放弃的人生永远是优美的。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后进工厂当了四年钳工。1978 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 年获硕士学位。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
叶兆言说。 未动笔前,他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上海,计划讲一个黑帮老大的故事。搬到下关后,日日面对长江,又因写《南京传》对仪凤门有了了解,就改了主意,“每部小说都应有个‘药引子’,仪凤门正是南京现代化转型的‘药引子’”。 仪凤门,南京的北大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取有凤来仪之意。自古以来,官员...
叶兆言在上海书展活动现场。几年前,作家叶兆言搬到长江边上居住。从高层住宅的窗户望出去,长江在他所在的地方拐了一个弯,突然由西转向了南。因为作息的缘故,如今的叶兆言每天几乎天不亮就开始写作,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晨雾里的长江一点点清晰起来,江边的行人来来回回,叶兆言在这种重复的景象里想到了历史:...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叶兆言:坐在南京这张凳子上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仇广宇 作家叶兆言家里有一间令所有读书人羡慕的书房。数十个装满了书的木质书架整齐摆放,一直顶到天花板。从他家窗户望出去,能看到长江流过。有时,他天不亮就起床写作,天光转换,能看到晨光熹微中长江边的行人,看得多了,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