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荀卿的思想主张及其在列传中的体现 孟子和荀卿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主张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孟子的思想主张主要包括“仁政”和“性善论”。他认为人皆有善根,只要通过修养和教育,就能成为圣贤。在列传中,孟子对梁惠王等君...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原文 作者:***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
荀卿,是赵国人。 五十岁时才到齐国来游说讲学。 邹衍的学说含蓄且多是高谈阔论;邹的主张完美但难以实行;与淳于髡相处久了,可以时常学到一些精辟的言论。 所以齐国人称颂道“:高谈阔论的是邹衍,精雕细刻的数邹,智多善辩、口若悬河的是淳于髡。”田骈等人都在齐襄王时死去,此时荀卿就成了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
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才到齐国游历讲学。驺衍的学说迂阔不切实际而善于论辩,驺奭的文章完备但是难以实施,淳于髡长久与他相处,不时会从他那里得到一些精妙之言。所以齐国人歌颂他们说:“谈论天文有数驺衍,雕琢文字有驺奭,智多善辩有淳于髡。”田骈等人在齐襄王在位时都已经死去,而荀卿则是这一时期最年长的师长。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原文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说,尝至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齐宣王时,由于孟子的老师子思的关系,就聘请孟子到齐国游说。孟子向宣王鼓吹仁义,宣王认为不合时宜,未能任用。二、《史记孟子荀卿...
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 孟子 )的话,反而被认为(他)迂回遥远而脱离实际。 “见”,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 孟轲 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孟轲就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所以不符合他所去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3、《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司马迁 ...
高中文言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
译文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一书,读至梁惠王问道“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时,不免掩卷感叹。心想:可叹啊,功利确实是一切祸乱的根源。孔夫子之所以极少说到功利,是为了时刻对祸乱的根源加以防范。因此,他老先生说:“一味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会招致多方面的怨恨。”从天子到普通百姓。追求功利所带来的恶果,有什么不...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魏有李悝》原文、翻译及鉴赏 【导语】: 魏有李悝[4],尽地力之教[5];楚有尸子[6]、长卢[7];阿之吁子焉[8]。 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 盖墨翟[9],宋之大夫,善守御[10],为节用[11]。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魏有李悝[4],尽地力之教[5];楚有尸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