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人才流动机制,史浩飞称应着力于畅通人才双向流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具体而言,他认为可以从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人才旋转门”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创业并保留职称待遇;优化“破五唯”评价体系,将成果转化贡献纳入考核等方面着手,“实施跨界人才培养计划,依托产教融合平台联合培养‘科学家+工程师’复合型团队“。
史浩飞建议,可从完善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支撑体系入手,“比如,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明确所有权、收益权分配规则,激发科研人员转化动力;加快建设国家级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提供技术评估、商业化验证等公共服务;发展‘耐心资本’和科技保险,覆盖转化早期高风险环节。”史浩飞(左一)在实验室内工作。同时...
今年,史浩飞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科技创新,带去的建议是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方面的。在史浩飞看来,近年来,我国虽在高铁、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但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产业链韧性与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此外,科技成果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不畅、人才流动与培养体系不健全等因素...
作为一名来自科技创新一线的人大代表,史浩飞切身感受到人民法院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浩飞在调研中了解到,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在紧邻江北、永川等高新企业聚集地以及万州、黔江等特色农产品示范区设置9个巡回审判站,在市重点产业园区、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等地设立多个巡回审判...
史浩飞代表:构建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浩飞 构建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作为长期从事新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深知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新材料领域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健康...
史浩飞为此呼吁,在西部地区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重点支持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通过事业的平台吸引人才。通过大型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建立特色创新中心。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两地...
史浩飞代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史浩飞代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光明日报记者李丹阳采访整理 过去一年,我和团队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不只需要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还要统筹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接力跑”。在对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的长期研究中,我...
史浩飞是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也是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当积极切实反映群众的愿望,真正地为群众多做实事。”过去5年的履职历程里,史浩飞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知识产权...
#两会看检察##代表委员说检察#【史浩飞代表:构建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作为长期从事新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浩飞深知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他建议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处新材料等领域泄露商业秘密、专利侵权等违法犯罪,以此形成震慑效应;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