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墙盘基本信息:出土: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乡庄白村一号铜器窖藏;时代:西周中期(共王或懿王时代);现藏:陕西扶风周原博物院;器形:墙盘器形宏大,制造精良墙,腹部饰垂冠分尾凤鸟文,凤鸟有长而华丽的鸟冠,鸟尾逶迤的长度,为鸟体的二至三倍,延长部分与鸟体分离,是西周时期最为流行而且最富时代特征...
墙所记述的七位周王的政绩,与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的内容十分吻合,而关于微氏家族在周原地区的发家史,则填补了西周史的空白。因此,史墙盘铭文可谓从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视野,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正因如此,史墙盘获得了“青铜史书”的美誉。▲史墙盘中的铭文。(宝鸡周原博物院藏)事实上,史...
284个字记录国家历史 史墙盘上的铭文 这件青铜盘通高16.8厘米,口径47.3厘米,盘深8.1厘米,重12.5公斤。圈足,双附耳。腹饰垂冠长尾凤纹。圈足饰窃曲纹,均用细雷纹衬底。凤纹象征着吉祥,是西周时期最为流行的纹饰。器内底铸有的铭文,特别值得关注。铭文有18行,共计284个字。这也是1949年以来出土的...
国之重器——西周《史墙盘》《史墙盘》284字,分为上下篇,上篇记载了微氏家族所经的七代周王,包括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王在内的功绩。下篇讲述了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五代祖先,直至史墙本人的事迹。《史墙盘》铭文使用四言句式,颇似《诗经》,措辞工整华美,有较高的...
西周《牆盘》又名《史墙盘》 西周恭王时期 陕西宝鸡市博物馆藏 牆盘为西周恭王时期作品。器形宏大,制造精良,周圈饰有重环纹。1967年于陕西扶风庄白村出土。盘内铸有铭文二百多字,分为两部分,前半记叙西周时期各王的主要史迹,后半记叙做器者史墙一家列祖的重要功绩...
🔍史墙盘,又名“墙盘”,是西周中期的一件青铜重器。它因作器者墙为史官而得名,2002年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盘重约25斤(12.45kg),盘腹外附双耳,腹部饰有凤鸟纹。凤鸟纹象征吉祥,是西周时期最流行且最具时代特征的纹饰。📜史墙盘作为周文化的物化形态,其铭文章法的方形与盘的圆形形成内方...
《史墙盘》是西周中期著名青铜器,为微氏家族中名墙者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而得名。该器1976年12月出土于陕西扶风出土,器形宏大,制造精良。内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颇似《诗经》,措词工整华美,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铭文前半部分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
《史墙盘》历经两年策划、实施、整理、研究,由中国美术学院、宝鸡周原博物院精诚合作,在各界专家和专业文物摄影师、技术精湛的拓制人员共同努力下,成就了此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跨学科”解读。 上周,《史墙盘》出版项目过程的首次披露,得到了许许多...
史墙盘的铭文是迄今所发现的金文中价值最高的铜器铭文之一,其字数虽次于毛公鼎、小盂鼎、散氏盘等,但内容则应远在上述诸器之上。它不仅在史学、青铜器断代方面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在文体结构、修饰手法以及丰富、华丽的词汇方面,也都有很突出的特点。
墙盘,西周铜器,因墙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称作“史墙盘”,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墙盘型巨大,底部铸有铭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别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