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之世,学者辈出,难以定其魁首。然论其才学之广博,贡献之卓著,司马迁与刘歆堪称翘楚。迁有《史记》传世,歆之名鲜为人知,然其于学术之贡献,实不在迁下。刘向,字子政,汉室宗亲,博通经史,尤精于儒学、文学、史学,兼涉天文历法、数学诸科。其子刘歆,字子骏,承父志,亦为一代通才,父子二人并称...
刘歆便汇集六艺群书,分类编排为《七略》。 《艺文志》有载。 刘歆和刘向开始都研究《易》,宣帝时,下韶让刘向学习《谷梁 春秋》,十多年,已学得很精通。到刘歆校定秘书,看到古文《春秋 左氏传》,他非常喜欢。当时丞相史尹咸因能研究《左氏》,和刘歆 一起校订经传。刘歆大略跟尹咸和丞相翟方进学习,询问大义。
刘歆从骨子里是不认可王莽篡权的,他觉得主持朝政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直接把我大刘家的江山给改了姓。但是呢,生米煮成熟饭了,而且王莽决定重用刘歆,让其担任国师,俩人都热衷于古文经学,刘歆负责理论研究,王莽负责实践工作,搞了一场托古改制,算是有过短暂的蜜月期。好景不长,出了符命事件,牵连到了刘...
范文澜曾给予《七略》极高的评价,他说:“西汉后期,继司马迁而起的大博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做了一个对古代文化有巨大贡献的事业,那就是刘向创始,刘歆完成的《七略》。”又说:“《七略》综合了西周以来主要是战国的文化遗产...是一部完整的巨著,它不只是目录校勘学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部极可珍贵的古代文化...
【汉朝历史】刘歆 【刘歆】(约公元前四六年至公元后二三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刘歆少年时通习今文《诗》、《书》,后又...
他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你要相信,今天的人类是整个人类史上最聪明的一代,你要寻找的智慧,今天全有,对一个人的赞美,若是能用“现代性”三个字,就是对其至高无上的评价。 我说,有人说刘歆是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学者,这个您认可吗? 他说,不认可,毕竟有时代的局限性,李时珍放在今天,随便一...
公元9年,王莽纂夺了西汉政权,当了皇帝。大学者刘歆拜国师,受封嘉欣公,开始正式辅佐王莽。 刘歆是西汉时期的大儒,对经学有很深的研究。他本是汉高祖刘邦四弟刘交的后裔,此前一直效力于汉室。王莽篡汉以前,和刘歆已有多次的来往,二人颇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
王莽大动杀心开始政治大清洗,汉朝的郡国豪杰统统被害死 2021-08-07 01:16 王莽尽灭卫家宗族,狠心将儿子老师的尸体剁成碎块 2021-08-06 01:17 王莽历史上的刘歆一直是笑料式人物,为何章太炎对他大加赞赏 2021-08-06 02:49 组团上春晚:白子画相亲,大舅哥说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啊 2021-08-04 03:02 组团...
《汉志》的问世,显然基于两个背景:“远览《太史公书》,近用刘歆《七略》”。明明曾经“远览《太史公书》”,却可以坦言而不言,原因何在呢? 这就不能不论及班、马两人的关系,亦即司马迁在班固心目中的地位。众所周知,班固在《汉书》...
公元23年(地皇四年),王莽新朝的国师刘歆,在卫将军王涉和大司马董忠的劝说下,答应与后二人共同策划政变。 刘歆本是西汉宗室,后来为避汉哀帝刘欣名讳而改名为刘秀。他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在儒学、史学、天文学上都很有造诣。他是第一个把圆周率确定下来的人,与五百年后祖冲之的圆周率误差只有0.01312,被称为“刘歆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