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散中国人研究试图通过对他们本土化倾向的强调,去拓宽中国人和中国性的问题,但“中国性”在这一领域依然占有主导地位。 因此,审视“离散中国人”这个一统性的范畴在当下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它与中国的民族主义之间存在共谋关系——民族主义者习惯用“海外中国人”,而“海外中国人”这一提法假定这些人渴望...
又由于在台湾“原住民”的种族发生学论述,一向不顾考古发现的硬事实,而被偏执地定位为与中国切断的南岛语系,因此,史书美的“华语语系”不只是“反离散”、反欧亚大陆,还可能是要把台湾拖入太平洋东,进入到那些“亲戚的”岛群中,离夏威夷越近越好。 最后,史书美认为,不论是认同“中文”这个能指的海外华人或是仍...
这个概念从字面意思上已经包含汉族人,那他用这一概 念来指称“中国之外的华语语言文化和群体,以及中国地域之内的少数民族群体。”这样又有一个疑问:史书美论证时用了如下观点来推翻离散中国 人的说法,他说“通常所说的‘中国人’很大程度上被限定为汉人,而中国文化指的也是汉文化。”那请问生活在中国地域之内,不是...
把中国视为现代殖民性帝国,以实际上的“离散者”身份推行反离散的价值观,以全球华语社群的文学生活维度,抵抗所谓“中心主义”和更大范围的“帝国间性的语言文化连锁建构”。有关“华语语系文学”的论述姿态激进,具有咄咄逼人的对抗性,而这种具有偏激和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论述以及“华语语系文学”概念本身的缺陷也使得...
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及时总结与辨析新兴术语的崛起,跟踪其发展,尤其是相对全面而及时地判断其有效性和可能实质。史书美作为华语语系(Sinophone)的一员猛将,其《反离散:华语语系研究论》(台北:联经,2017。如下引用,简称《反离散》或只注页码)中有关华语语系的延展性论述可作如此探勘。
内容提要“华语语系文学”是英文“sinophone literature ”的汉译,其内涵、外延在史书美和王德威的论述中不尽相同。本文对“华语语系文学”这一概念/理论的生成动因和发展历程进行阐释,并对史书美和王德威讨论“华语语系文学”时的基本观点予以分析,指出:史书美强调“华语语系文学”的“去中国大陆主流文学”化和反“...
第一次知道史书美的“华语语系”是2017年,王德威在人民大学主题演讲:《“华夷风”:华语文学的视界》。后知后觉,十年一觉,反离散,华夷风。华语语系与华夷风起,大风起兮,归去来兮。 http://t.cn/z8LipP8
到了2014年,朱崇科又发表了一篇《再论华语语系(文学)话语》的文章,在对“华语语系(文学)”这一概念本身的“冲击力”和“跨学科性”表示认同的同时,对史书美的“反离散”论进行了驳斥,认为这是一种“对抗性贫血”(一方面史书美的“反离散”缺乏对如马华文学这样的文学现实的真正了解,另一方面,将中国大陆文学剔除在...
读史书美"反离散"原文及中译文有感 史书美教授在《反离散》一文中系统地介绍了华语语系研究这一理论,同时,该文也提出了对"离散中国人"这一概念的质疑.华语语系的理论设计框架中涵盖了中国汉族和中国少数... 曾琳 - 《华文文学》 被引量: 6发表: 2014年 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文学整体观——以现代汉诗研究为中心...
史书美指 出: “将 sinophone 用作组织 性的范 畴, 为一个这样的作家提供 了另一种理论选择 , 因为它 超越 了国族的界限 : 它的存在理 由是放逐 、 离散、 少数化 以及混杂性 , 此混杂性抵抗 着同化 , 不管是 同化进中国 还是同化于当地。”⑧ 也就是说 , 身为 sinophone 作 家并 不只是身在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