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部反映敏感的"二二八事件"的电影,《悲情城市》开启了侯孝贤台湾历史三部曲的电影序列,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折射出1945—1949年间台湾的政治变迁与时代动荡,并从这一视点出发为台湾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提供了新的探讨空间,不仅勾勒出了政权纷争为台湾人所带来的身份焦虑,同时也体现出导演对普通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海角七号》:台湾身份的认同和确认 《海角七号》创造了台湾电影的奇观.作为一部具有"乡土"气质的电影,它是台湾文化本土化的结果,也预示了台湾电影和社会加快本土化的进程.电影通过现实生活和过往历史两... 郭亮亮,段鸣鸣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被引量: 5发表: 2010年 ...
电影《赛德克·巴莱》以日据时期台湾的"雾社事件"为蓝本,表现了原住民赛德克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影片出众之处在于,导演并未延续主流意识形态简单歌颂原住民英勇抗日的观点,而是相对全面客观地呈现了台湾原住民的信仰,文化,生活以及战斗方式等生存状态.其中引人关注的是"文明"与"野蛮"冲突下的赛德克族人对身份的...
作者:苟怡; 作者机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内江 641100; 来源: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2014 卷:008 期:003 页码:P.58-60 页数:3 中图分类:G44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海角七号》;身份认同;焦虑与确认;包容与共生 摘要:2008 年《海角七号》在台湾影 台湾...
当时,由于地缘政治的敏感性,台湾人多有一种异乡漂流的边缘感和放逐感,在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矛盾中,迷失了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渐渐演化为一种心灵深处的焦虑。受六七十年代西方嬉皮士文化的影响,台湾出现了文化断层,无论是作为新生代的原住民和新移民的外省人,都纷纷选择从久远的传统和历史中出逃,从时代的断裂和...
台湾身份认同的焦虑与确认——以《海角七号》为例 摘要 2008年《海角七号》在台湾影坛创造了票房奇迹,给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台湾电影带来了新的启示。影片中各种矛盾冲突过渡到一切归于融合的过程,实则是象征着台湾社会内在主体的身份认同的焦虑到确认的过程,也体现了当代台湾民众的普遍心理状态。
电影《赛德克·巴莱》以日据时期台湾的“雾社事件”为蓝本,表现了原住民赛德克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影片出众之处在于,导演并未延续主流意识形态简单歌颂原住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