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说,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原句为: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白话译文】 太宗对梁公说:“用铜当作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译文: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
解答一 举报 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古代镜子都是铜制的) 以以往的朝代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以人作为镜子,便可以辩明自身的优缺点,知道自身的不足!魏征直言相谏,正是李世民的镜子!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就是做人的三面镜子,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三句名言。这三句话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依旧十分适用。把铜当成镜子,可以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可以清晰了解自己的得失;把历史当成一面镜子,可以从古代王朝更迭中找寻一些...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得失;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 此句出自李世民,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此句出自《旧唐书·魏征传》,大意是说人生的每时每刻都需要坐标,需要用一些参照物来确定自身的存在状态,从穿着、举止、内心等方面观察自己是否有偏颇或瑕疵,从而对自身有碍观瞻和疏漏错误之处进行矫正。其实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镜子是自己的良知...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自我观察是完善自己的唯一途径B. 在挑战中体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作者是谁 简介 是李世明说的,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译文:唐太宗对梁公说:“以铜为镜子,你可以穿上大衣,用历史作镜子,了解国家兴衰的原因;以人为...
1 意思是: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旧唐书》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