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诰者,召公奭之诰辞也。召〔shào〕公,姬姓,名奭〔shì〕,因食邑在召,故称召公、召伯。召公辅佐武王灭殷商,始封燕国之君,后任太保,辅成王之政。《史记·周本纪》载:“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
2024 年尚书召诰全文及译文 尚书召诰全文及译文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尚书召诰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
39,尚书·周书·召诰, 视频播放量 435、弹幕量 0、点赞数 7、投硬币枚数 4、收藏人数 13、转发人数 3, 视频作者 国学弟, 作者简介 视频在我网站,学而网:xueeer.com,相关视频:31,尚书·周书·洪范,讲解视频。,5,尚书·虞书·皋陶谟,讲解视频。,155,诗经·豳风·
《尚书》周书·召诰:敬德天命下的王朝新篇与治国智慧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尚书》作为一部重要的文献,记录了众多帝王将相的治国理政之道。《周书·召诰》便是其中的一篇,它详细描述了周成王时期迁都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一事件展现了古代君王敬德天命、关爱民众的治国智慧。《召诰》开篇便提到:“成王在...
《召诰》是礼制文件,是周人接受天命的记录,或者凭证。级别非常高。格式严整规范,语言采用通语(雅言),而非周人惯用的口语。 这篇一定是当时的实录文件,不可能是后人所做。其文辞简明易读,更具古风,而不像其他周诰那样艰涩啰嗦。 从《召诰》可以看出,并不是越古的文字就越晦涩,夏商古文并不难懂,难懂的是方国土话...
召诰 周公摄政七年,归政于成王,回到臣子的行列。成王登极,派召公重新营建洛邑。随后周公也赶到,他认为洛邑是周统治天下的适中地带,成王同意周公和召公的决定,赶到洛邑,于是召公率领诸侯,拜见成王,且告诫他施行德政,继承和发扬文王、武王的业绩。史官记叙了洛邑的营建过程和召公...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 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越三日丁巳,用...
尚书要义之周书·召诰第十四 《尚书·召诰》记载周成王计划迁都洛邑,命召公奭先行勘测选址,周公旦随后主持营建。召公借营建新都之机,训诫成王以夏、商亡国为鉴,强调“敬德保民”以承天命。他指出夏、商因君主失德而丧失天命,周朝欲长治久安,须以德治国:体察民情,节制私欲,慎用刑罚,不可压迫百姓;君主应以身...
《尚书》——《周书》·〈召诰〉‘召诰’。召公与周公同辈,此前文章<康诰>中提到,武王去世后,周公遵从武王之决议,在靠东一些的洛邑营建‘东都’以收容殷遗民以及加强对东部氏族、诸侯的控制,周成王应允后派召公奭前去经营,一次周公前往洛邑视察时,召公委托周公上书勉励成王敬德,继承发扬先王遗志。乙未日,成王...
召诰第十四出自《尚书》,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经典著作。《尚书》又称《书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主要记载了上古至西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和哲理观念。 召诰第十四的历史背景主要涉及到周公旦和周武王的故事。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叔叔,他辅佐周武王打败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