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写作“叩马谏伐”。解释如下:【原词】叩马谏伐 【释义】作为成语或典故,一般作“叩马而谏”。意思是勒住马劝谏君王。形容竭力进行劝谏。叩马,勒住马。后也用来代指忠言直谏的举动。叩,通“扣”。语出(典出)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东伐纣。伯夷、叔齐...
最后伯夷和叔齐都饿死在那首阳山之上,他们夷齐让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甘饿首阳的故事流传至今。他们的美德,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为传颂,司马迁还把“伯夷叔齐列传”放在《史记》人物列传之首,可见他对伯夷叔齐两人崇高道德的肯定。 伯夷和叔齐的行为也很符合儒家的价值观,受到儒家的大力推崇。当年子贡(孔子的学生...
《史记.伯夷传》记载:殷朝末年,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叩马而谏。”灭殷后,...
叔齐也不肯做国王,于是也跑了。国人只能立伯夷的弟弟、叔齐的哥哥,也就是次子为国王。后来,伯夷、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善待敬养老人,于是都前去投奔。然而等他们到了周国,西伯侯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西伯侯的灵位,尊其为文王,向东伐纣。伯夷、叔齐两人一同叩拜在武王面前,拉住他的坐骑,劝谏到:...
(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精读文化故事不食周粟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西伯已死。周武王用车子载着西伯的牌位,追封西伯为文王,宣称奉文王遗命东进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缰绳劝说道:“父亲死了不去埋葬,竟然大动干戈,能说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能说是仁吗?”
及至西伯卒,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既平殷,夷、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作歌曰:“登彼西山兮,爱采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节选自孔颖达 《春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