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谯楼莆田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市中心文献路中段初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是兴化宋城子城城门和门楼宋绍兴六年(1136),因火灾焚毁同年知军刘登重建,并置更鼓刻漏于其上兼具击鼓定更和刻漏计时功能故也称鼓楼明清两朝,数有重新修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
清朝时期,因火灾频繁,古谯楼数次重建。如今,它依旧矗立在福建省,成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谯楼之一。 自宋代起,古谯楼不仅是文化象征,也承担了教育功能。自宋明以来,莆田郡邑的科举盛况空前,古谯楼也因此成为了“海滨邹鲁”的标志性建筑。代代相传的文化印记在古谯楼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民国时期,这里曾设...
古谯楼,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由三层构成,其主体结构为木制,整体长度约为50米,高度则达到25米。楼底基台采用石砌,呈现出宋代城阙的独特风貌。基台中央,一扇巨大的门洞敞开,门楣上镶嵌着一块刻有“古谯门”三字的石额,古朴而庄重。基台的东西两端突出,形成独特的“凹”字形,完美保留了宋代的原始风格。楼...
登楼记不仅见证了古谯楼在古城中的独特地位,更铭刻了莆阳山水的灵秀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乡愁在古谯楼周围不断累积。这里自古便是军城和府城的要冲,楼后曾是北宋初尚书陈靖的府邸,后捐献作为莆田县都巡检廨。随着兴化军治的迁来,这里先后成为宋代军署、州署、元代路署、明代府署,最终又变为明、清卫署的驻...
古谯楼坐落于福建莆田市区中心文献路中段。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8年,兴化军知军段鹏初建,作为子城城门和门楼。为国内现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鼓楼之一。绍兴六年因火灾焚毁,知军刘登重建,并置更鼓刻漏于其上,故称鼓楼。 景点附近 酒店 民宿 美食 景点 购物 城适优选酒店(莆田步行街店) 4.5 分 2316条点评 健...
📜古谯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民国年间曾是民众教育馆,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莆田县文化馆。20世纪70年代,古谯楼二楼曾作为莆田县图书馆。1986年,莆田县博物馆在这里成立,2002年古谯楼升格为莆田市博物馆。🏛️这座古老的城楼不仅是莆田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当地文化的瑰宝。它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柱都承载着丰富...
古谯楼位于莆田市文献路中段,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8年(983),兴化军知军段鹏初建,作为子城城门和门楼,为国内现存最完整大型鼓楼之一。现存古谯楼建筑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建,是莆田市地标性古建。 古谯楼为三层,平面长方形,长约50米,高约25米,底层基台石砌,保持宋代城阙形制,中开门洞,门上嵌古谯楼石额。二...
📍位于福建莆田市区中心的古谯楼,是兴化府的象征,也是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鼓楼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原为子城城门楼,历经战火焚毁,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古谯楼如今是三层台楼,坐北朝南,三层结构使其显得格外壮观。城楼二楼现已改为莆阳书房,供人们借阅书籍、小憩片刻,同时欣赏城楼下的光...
古谯楼 莆田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位于市中心文献路中段 初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是兴化宋城子城城门和门楼 宋绍兴六年(1136),因火灾焚毁 同年知军刘登重建,并置更鼓刻漏于其上 兼具击鼓定更和刻漏计时功能 故也称鼓楼 明清两朝,数有重新修建 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重建 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
古谯楼,作为莆田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坐落于市中心的文献路中段。这座建筑的历史可追溯至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当时它作为兴化宋城子城的城门和门楼而初建。然而,在宋绍兴六年(1136年),古谯楼因一场火灾被焚毁,同年,知军刘登将其重建,并在楼上安置了更鼓刻漏,兼具击鼓定更和刻漏计时之功能,因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