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已经成为炼字的经典示例了。据说王安石最初用“拂”“过”“满”……几十个字,都不太满意,最后才选定了绿字。而这个字也被后人广为称道。将名词动用,当然是现在语法的说法,王安石那个时候还没有汉语语法一说。一个“绿”字就将看不见春风转变成鲜明的视觉...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推敲”是炼字的经典故事。因为“推敲”两个字,贾岛还冲撞了当时的京兆尹韩愈,传下一段佳话。拜访友人,不知友人在不在家,所以,“敲”字好一些。而且,在静谧的环境中,一个“敲”字,使静夜更添了几分声响。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 古诗中的炼字方法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1.锤炼动词:动词在诗歌中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例如,李白的《塞下曲》中“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二句,其中的“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通过精准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军人的艰辛和紧张。2.推敲...
一字千金——古诗词炼字赏析 我国古代诗人都十分注重炼字。杜甫一生讲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感叹“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苏轼则认为“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这都是诗人们自道创作炼字辛苦的由衷之辞。炼字讲究“一字见境界”。或使诗意蕴含丰厚,诗味沁人心脾;或...
古诗炼字的例子 以下是14首“炼”字的古诗例子:1.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出自唐代李白的《下途归石门旧居》2.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出自唐代李白的《相和歌辞·凤吹笙曲》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4.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出自唐代...
古诗鉴赏之炼字炼句 一、炼字炼词 1.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2.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眼)3.答题...
修辞之法,不独现代文独有,古诗词中点睛的夸张、用典,为文字增色添彩。今总结十余古诗词修辞手法,助大家理解顿悟诗词之美,文言之妙。1、比喻:(1)明喻:注意比喻词和词类活用。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古来万事东流水。—...
古诗词炼字是一种艺术,通过选择准确的字词,可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炼字技巧:1. 动词炼字:在诗歌中,炼动词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用得极为巧妙,可以突出夜深人静时的声响,同时也可以体现诗人不确定屋里是否有人,符合当时...
在古诗词鉴赏中,炼字题作为入门题,向来备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关注。 炼字题,顾名思义,就是古人在作诗词时,对某字精斟细酌,熔炼精警,以起到传意之最佳效果。 炼字,也叫炼词,通常在“动词、形容词、叠词、数词、副词、拟声词、表颜色”等词上下功夫,以求达到“惊人”之神效。 【精炼动词效果】 a.富有动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