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装经过了龙鳞装、经折装的演变,逐渐改变了装帧形态,开启了“页”的概念。它是古籍从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早期过渡形式,对册页书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蝴蝶装 旋风装,虽然很酷炫,但是书页翻飞容易撕裂。另外,北宋以后,雕版印刷术空前繁荣,书的产量越来越大。于是,一种既美观,又高效的装帧方式“蝴蝶装...
简策与帛卷是古籍装帧的初始形式,对后续装帧演变有深远影响,但因自身局限逐渐被替代。帛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简策的不足,但其高昂的价格却限制了其普及范围,使得除达官贵人外的普通人难以负担。随后,纸的发明为书籍制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纸的发明结合简策、帛书优点,价格低廉且实用,成为书籍制作新材料。...
线装作为集大成者,便于翻阅, 又不易破散; 既有美观的外形,又很实用, 流行几百年。 现如今,比较常见的古籍装帧形制只剩下了卷轴装、经折装和线装,市面上更为流行的书籍装订方式莫过于平装和精装两种。平装由软质纸封面、主书名页和书心构成;精装和平装最大的不同在于书壳,有纸板及软质或织物制成的书壳,其余...
古籍,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在1912年以前成书,并采用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每一本古籍都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 卷轴装:古人的智慧结晶 💡 卷轴装,又称卷子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出现,盛行于隋唐时期。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们主要将文章写在缣帛(丝绸织物)或者纸张上。卷轴装就是将每一页书写好...
古籍装帧形式经历了多次变革,其中 卷轴装便应运而生,并一直沿用至宋代初期。卷轴装的装订方式与简策的装订形制及帛书的卷子装颇为相似,即按顺序将书叶粘连,并在宋时加入了背纸以增强稳定性。为了便于翻阅和收藏,还会在尾端设置木轴,使长卷能够轻松卷起。此外,卷轴装还包含了 “飘”、 “丝带”和...
古籍,作为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其装订方式一直备受关注。通常,我们所说的 古籍是指那些在1912年以前成书的,并且采用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装订是一门技艺,通过精心设计将写就或印刷后的 单页书本连接成册,形式多样,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体验。【 卷轴装的历史与特点 】卷轴装是古籍装订的一种形式...
在卷轴装的卷首部分通常还会粘附一张叫作“裱”的纸质或丝织品。裱这是一种质地十分坚韧的物质,通常使用它来保护书籍而不是书写。阅读卷轴书的时候,需要双手并用,以左手舒展,右手收卷,阅读完毕再卷回收藏。相对于最原始装订方式的简和策,卷轴装的诞生,是中国古籍史上跨出的一大步,对于以后的装订改革的...
古籍装帧之美:卷轴装的演变与欣赏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古籍文献。随着书籍材料和制作方法的不断演变,书籍的装帧形式也经历了多种多样的变化。中国对书籍的设计与制作,古称装潢,今谓装帧。装潢最早是对书画与古籍的装裱、装订、装池、装饰、保护、保存的技术方法的统称。 ...
文澜沙龙之“古籍装帧”美育系列课程是“美育工作坊”第四期的课程。传承古籍装帧技艺,普及传统书籍文化知识。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员动手能力与艺术审美。卷轴装(scroll binding),是指将印页按规格裱接后,使两端粘接于圆木或其他棒材轴上,卷成束的装帧方式...
卷宽约一尺,长短不一。卷上用铅或墨划“栏”,叫“乌丝栏”,用朱划则叫“朱丝栏”,上下框叫“栏”,分隔每行文字的叫“边准”,也叫“界行”或“解行”。佛经每行一般写17个字,其他古籍则每行多少字不等。纸质卷轴出现后,中国始用“卷”为图书计量单位。一部书往往有好几卷以至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