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登堡-里克特关系(Gutenberg-Richter relationship)是地震学中描述地震震级与地震频率之间关系的统计规律。通常用以下公式表示: logN=a−bM 其中: N 是在特定震级范围内的地震次数。 M是地震的震级,通常使用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scale)。 a和b是常数,它们的值会因地区和震级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个关...
古登堡症和里克特症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关系,被称为复发关系式。研究表明,古登堡症和里克特症之间的复发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也就是说,古登堡症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里克特症,而里克特症也可能恶化古登堡症状。 这种复发关系式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有几种可能的解释。首先,焦虑和压力可能会引发强迫思维和行为,这...
山水如屏认定我所发现的这个线性规律不过“是验证了古登堡里科特定律在7级震级段的表现而已”,说我的发现是“几十年前人家吃剩下的”、“狗屁恒定定律就是个笑话”、“在古登堡里克特定律面前,那个“定律”就是棒槌”,说我“要是学过古登堡里科特定律,不至于浪费这么多时间,也不至于浪费这么多自命不凡的感情”...
我对古登堡里克特定律的理解是,它阐明了在大区域长时间尺度地震发生次数(或频次)与级数的关系,就是次数(或频次)的对数随级数呈线性变化(lgN=a-bM)。由于地震级数与地壳的结构紧密相关,因此古登堡里克特定律深层次揭示的是地壳结构与地震次数的关系,其中不含任何地震的发生在时间尺度上的规律性。即便是这样一个已被...
地震震级频度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简称G-R关系式)一直是许多地震学问题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然而实际分布常常与这一关系式有一定的偏离.文中利用已有的对含有凹凸体,挤压雁列破裂及Ⅲ型剪切破裂等三种类型的岩石实验结果,对接收到的声发射事件序列分别进行了分段地震震级频度的G-R关系式拟合,重点考察了每一时间窗内...
里氏震级是一种由科学家里克特 ( Richter ) 和古登堡 ( Gutenberg ) 在 1935 年提出的地震震级标度,其计算公式为M=1gA/(Δq) , 其中4η是距震源100公里处接收到的0级地震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 A是指这次地震在距震源100公里处接收到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地震释放的能量...
里氏震级是一种由科学家里克特 (Richter)和古登堡 (Gutenberg) 在1935年提出的地震震级标度, 其计算公式为,其中是距震源 100 公里处接收到的 0 级地震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是指这次地震在距震源100公里处接收到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 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地震释放的能量...
地震震级频度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简称G-R关系式)一直是许多地震学问题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 然而实际分布常常与这一关系式有一定的偏离. 文中利用已有的对...
里氏震级是由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和古登堡(B.Gutenberg)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里氏震级M的计算公式是M=lgA-lgA0.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A0是“标准地震”的振幅.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般里氏6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