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玉壶春瓶高47.5厘米属于比较大的器型,符合草原民族粗狂奔放的性格。这是它的底款,这枚底款应该是古波斯文或者古阿拉伯文的一枚徽章。受到知识的限制我看不懂这枚徽章,这一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讨论一下。大家都知道元青花当时曾经大量出口到现在的伊朗和土耳其地区,受古波斯人生活习惯的影响,当时元朝烧制了...
而"波斯Persia"一词来源于地名"法尔斯Fars",这是当地的一个行省,位于波斯湾西南部。历史上的法尔斯省比今天的波斯要大得多,居鲁士大帝所创建的古波斯帝国亦是从这里发迹,这一时期又被称作阿契美尼德王朝。由于阿契美尼德王朝疆域广阔,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故此,古代外国人都将伊朗这一地区称作"波斯"。由此可见...
古波斯文明最初的宗教信仰是波斯教,波斯教是一种崇拜火神的宗教,认为火神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在古波斯文明的建筑中常常能看到火焰和燃烧的火堆。后来,波斯教被佛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所替代,这些宗教信仰对古波斯文明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波斯文明的建筑艺术以宏伟壮观和巧妙设计而闻名。波斯人建造了许多...
楔形文字,源于西亚,已有5000多年历史,是用木棒或芦苇在泥板上书写的,泥板通过晒干或烘烤保存。尽管波斯楔形文字在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灭亡后变为无人能识的“死文字”,但罗林森凭借毅力和智慧,历经12年,成功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石刻记载了一段历史,公元前522年,波斯皇...
西安发现的汉文、中古波斯文双语墓志,反映了晚唐入华波斯人情况。墓主人马 氏是随丈夫苏谅至长安的波斯妇女,于咸通十五年(874)去世,时年 26 岁。 当年这些波斯国的遗民,身虽然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仍然秉承着波斯人特有的小群体。 在中国居住了很多代,渐渐学会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却始终怀有自己的波斯情结,无法彻...
近期笔者的古波斯语(Old Persian)学习正在收尾阶段(这是笔者学的时间最短的一种古语言了),按惯例在释读一些原始铭文和文本,不过古波斯语只有铭文可以读。 阿塔薛西斯三世(公元前359或358 - 前338年在位)是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的第十一位君主(详细的家系见铭文解读),阿塔薛西斯二世的继任者。关于他的详细生平这里就不...
在阿拉伯统治时期,波斯文的形制也由最初的楔形变成了阿拉伯文的蝌蚪形。(古波斯文)(现代波斯文)在现代波斯语中,也有四成的词汇来自阿拉伯语,因为伊斯兰教的研究和传播需要阿拉伯语的载体。但同样,阿拉伯文很多一部分词汇也是来自波斯文的现成提供,因为阿拉伯的游牧社会并没有产生形容政府制度运作,奢侈享乐生活的...
除了语言,伊朗与波斯之间最根本的联系在于民族认同感。伊朗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自己是古代波斯人的后裔。著名的文学作品《列王纪》反映了这种认同感。《列王纪》是伊朗人广泛认可的民族英雄史诗,将萨珊王朝视为古波斯帝国的后裔,认为波斯帝国的血脉并没有随着王朝的倾覆而断绝。在二战前,德国元首曾提出"雅利安人血统...
古代或现代的每一种文化都阐明了对来世的看法,以努力回答死后会发生什么的问题。古波斯对此的兴趣与过去或现在的任何文化一样,并提供了最有趣,最富有同情心的答案之一。 人类对死亡的关注不仅影响了世界宗教的经文,也影响了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的美索不达米亚史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故事——的...
贝希斯敦铭文(波斯语: بیستون ; 古波斯语: Bagastana)是一个位于伊朗克尔曼沙汗省的多语言的铭文。三种不同的语言古波斯语,埃兰语,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书写的同一篇文章被刻在其铭文上。 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为了颂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