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苍劲挺拔的“黄帝手植柏”赫然屹立。相传此树为轩辕黄帝所植,树龄5000余年。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资料显示,全国树龄超过5000年的古树共有5棵,全部位于陕西省。近日,记者跟随“树载千秋·同根同祖”乙巳年全国网络媒体探寻华夏根脉主题采访团走进陕西省黄陵县、白...
在太昊陵,古树与陵庙建筑相映生辉,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起的精神象征;在武侯祠,古树与忠义碑碣交叠辉映,彰显着鞠躬尽瘁的精神丰碑;在伊尹祠,古树与祠堂庭院相依相守,传续着商代农耕与医道交融的智慧结晶。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博物馆内现存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200余株,其中,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柏3株;祠内古树种类...
一、天地立心:古树名木里的中华文明基因库 在黄陵县轩辕庙内,树高19.4米、胸围8.6米的“世界柏树之父”正吞吐着岁月云烟。这株相传由轩辕黄帝亲植的侧柏,历经五千余年风霜仍苍翠如昔,其年轮中封存着农耕文明的曙光与祭祀文化的薪火,承...
而在这片土地上,更矗立着五棵举世无双的古树,它们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见证者:仓颉手植柏、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以及洛南古柏。这些古树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更承载了无数华夏儿女的敬仰与缅怀。根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我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总数达到508.19万株,其中树龄超过1000年...
在时间的长河里,人与树始终携手同行。人通过树木得到房屋、食物和劳动工具,树通过人驻守大地村庄有了情感。在人的心目中,树木与山川河流,与滋养万物的泥土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未来。
答案是5000多岁,与中华文明同龄!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是云南,超过100万株,陕西、河南、河北超过50万株,浙江、山东、湖南、内蒙古、江西、贵州、广西、山西、福建超过10万株。全国散生古树的树龄...
保生柏,这棵承载着深厚文化意义的古树,坐落于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轩辕庙的西前院保生宫旧址。它傲然挺立,尽管不及黄帝手植柏历史悠久,却同样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变迁与繁荣昌盛。其雄姿不减当年,高达17米,胸围5.3米,平均冠幅达到12.1米。【 老君柏与万安禅院 】老君柏,这棵历史悠久的古树,也深受人们...
1.1、古树“活化石”的生命力 这些古树被誉为“活化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此外,历史悠久的古树往往成群生长。黄帝陵内,古柏数量多达8.3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就有3.46万余株,形成了我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广、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这一群落与仓颉庙古柏群、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齐名,被誉为...
古树的形态与年轮生长,不仅是对过去气候变化的忠实记载,更是探寻历史、古气象与水文的关键线索。因此,这棵古老的柏树被赞誉为文明之根!”黄帝手植柏,相传为黄帝在战胜蚩尤并与炎帝建立部落联盟后,于桥山定都时亲手栽种,历经约5000年风雨,依旧屹立不倒。为了确保黄帝手植柏能够健康成长,历朝历代都对其采取了...
1998年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评为“中华名树”;2018年中国最美古树遴选委员会评为“最美古树”;2023年全国“双百"古树名木推选活动中,手植柏被评为“最美古侧柏”,黄帝陵古柏群被评为“最美古树群”。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