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王阳明对三种偏离《大学》本意的做法进行了批判:一是只注重格物而忽视诚意,他称之为“支”;二是只注重诚意而忽视格物,他称之为“虚”;三是不以致知为根本,只是盲目地格物和诚意,他称之为“妄”。王阳明认为,这三种做法都远离了《大学》所追求的至善境界。 综上...
他在“二程”定本的基础上,把《大学》原文析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自己在其中补增了“传”一章。阳明先生认为《礼记》中《大学》原文并没有错简或缺漏,讲学悉以旧本为正。《王文成公全集·年谱》载:“十有三年戊寅,先生四十七岁,在赣……七月,刻古本《大学》……先生在龙场时,疑朱子《大...
《大学古本叙》是魏源所著作品,出自于《魏源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作品原文 《大学》之要,知本而已;知本之要,致知、诚意而已。至善无恶,人之性;可善可恶,人之心。为善去恶者诚意,择善明善者致知。以《中庸》证《大学》,先后同揆,若合符节。故《致知》、《诚意》二章,皆以“此谓知本”...
《王文成公全集·年谱》载:“十有三年戊寅,先生四十七岁,在赣……七月,刻古本《大学》……先生在龙场时,疑朱子《大学章句》非圣门本旨,手录古本,伏读精思,始信圣人之学本简易明白。其书止为一篇,原无经传之分。格致本于诚意,原无缺传可补。以诚意为主,而为致知格物之功,故不必增一‘敬’字。以良知...
《大学》古本 《大学》古本是阳明先生所提倡的、未经朱熹篡改的古本《大学》。《大学》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阳明子曰:“盖其功夫条理虽有先后次序之可言,而其体之惟一,实无先后次序之可分。其条理功夫虽无先后次序之可分,而其用之惟精,固有纤毫不可得而缺焉者。”...
【大学古本序】 戊寅(1518年)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以言乎己,谓之明德;以言乎人,谓之亲...
大学古本序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 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以言乎已,谓之明德;以言乎人,谓之亲民;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是故,至善也者,心之本体也。劝而后有不善,而本体之知,未尝不知也。意者,其动也。物者,其事...
朱熹把《大学》里面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拆开来一个一个分析来讲,圣人的本意就全丢掉了。所以说不以诚意为本而一个一个事物去格的,就是支离;不真切的去格物,而只是一味的向内诚意的,就是虚寂;没有致良知作为头脑,只是想着去格物诚意的,就是妄。无论是支,还是虚,还是妄,都离着至善太远了。没有头脑,非要...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1】。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2】。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3】。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4】。以言乎己,谓之明德;以言乎人,谓之亲民;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5】。 是故至善也者,心之本体也。动而后有不善,而本体之知,未尝不知也【6】。意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