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表明王坦之未曾见过伪“古文尚书”;范晔在其著作《后汉书·儒林传》中只提到“贾逵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由此《古文尚书》得以显于世”,而郑玄的注文中,已经明确说历史上的真“古文尚书”已经“今亡”,因此范晔似乎也并不知道另外二十五篇的存在。
如果新发现战国竹简有引见于孔传本二十五篇者,且该引文不见于其他传世先秦典籍,将进一步坐实所谓“伪古文”成篇时间不晚于战国时期的结论。洙泗涛涛,杏坛筵盈。孔安国、梅赜、孔颖达等人孜孜以求,整理、保存、传布《古文尚书》之功,终将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孔传《古文尚书》的巨大价值也将被重新认识。《光明日报...
《古文尚书》指先秦以小篆、籀文等文字书写而成者,《汉书·楚元王传》载鲁恭王坏孔子宅,所得壁中古文,由孔安国献上。《伪古文尚书》即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尚书》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汇集了春秋以前历代政府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政...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 的合编。注本有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等。无逸①《尚书》周公②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③?先知稼嵇之艰难, 乃逸,则知小人之依④。相⑤小人,厥父母勤劳稼嵇,厥子乃不 知稼稽之艰难,乃逸,乃谚⑥...
1. 含义不同:古文尚书原指《尚书》的一种本子,后发展为学术体系之称;今文尚书是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为先秦时期历史文献的汇编。2. 特点不同:古文尚书出现于汉代,是指早于小篆的先秦和六国所用的大篆或籀文等字体;今文尚书的特点是使用汉隶书写,共二十八篇,记述的内容上起于五帝时代的...
(7)於(wu):是啊,好吧。(8)拊:轻轻敲击。石:石磬,古代的一种乐器。【译文】 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掌管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温和,宽厚恭谨,刚强而不暴虐,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
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
其实这两部《尚书》在当时就有所不同,《今文尚书》共有二十八篇,而《古文尚书》则有四十四篇。但是由于《古文尚书》没有被广泛地学习,所以流传不多。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古文尚书》就遗失了。等东晋时,忽然有人献上《尚书》,称是《孔安国》本。大家也都信以为真。但是这时候,也开始有人怀疑,...
“伪古文《尚书》”就是这么来的。总之,从宋代开始,《尚书》的今古文之争就是学术界的一大公案。清代学者阎若璩专门写了一本《古文尚书疏证》,系统地论证古文《尚书》为伪作,其中一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时。但也有一些学者坚信东晋以来的古文《尚书》不伪,是同一篇《尚书》的不同传本,或是真正《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