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宏晨,男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196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论文的工作获中国首届大学生发明大奖赛唯一的一名特等奖,并因成果的成功转化,当选为1992年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国家超细粉末工程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九四年五月受国家教委“学科带头人培养...
1月14日,第四届上海交通大学“十大科技进展”颁奖仪式在我校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上举行,我院古宏晨/徐宏团队的“新型编码液相芯片多指标检测技术及应用”项目获评第四届校“十大科技进展”。 新型编码液相芯片多指标检测 技术及应用 【...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无需重亚硫酸盐转化、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实践可用于肠癌早筛/早诊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肠癌相关DNA甲基化检测新方法(ColoC-mSTEM),并首次探究了特定甲基化位点是否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 本文的第一作者为上海交...
古宏晨致力于培养年轻老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PI,经他指导的这些年轻学者大大提升了带领团队与育人的成效。他领衔的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获得了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十佳科研团队”的称号。 我最大的快乐在于“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我最大的梦想是“纳米技术造福全人类”。为人为师为学,有所为为所能为;教书科研转化,样...
古宏晨,化学工程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2001年作为教授入职交大,近二十年来,勤勉尽职,严于律己,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求实创新”职业使命,他最大的快乐在于“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他最大的梦想是“纳米技术造福全人类”。 今年,我国第一个上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正是利用了他们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工程中心 被引频次 5773 成果数 221 H指数 38 G指数 74领域: 化学 期刊 71% 会议 18.1% 专著 0% 其它 10.9% 总计 221篇 2005年成果数17 2013年被引量640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Sequence terminus dependent PCR for site-specific mutation and modification dete...
近半年,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古宏晨/徐宏课题组(纳米诊疗创新团队)在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领域知名期刊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ACS Sensors上连续发表多篇“编码微球-液滴”基多重数字式超...
古宏晨 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疾病早期诊断的纳米技术古宏晨教授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纳米生物医学基础与转化研究,荣获上海交通大学首批科技创新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纳米材料表面分子设计以及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纳米技术的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古宏晨,男 ,上海交通...
古宏晨教授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纳米生物医学基础与转化研究,荣获上海交通大学首批科技创新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纳米材料表面分子设计以及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纳米技术的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古宏晨,男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196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博士毕业于...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古宏晨/徐宏团队与陶生策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危宏平团队于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在线发表研究成果:Ultrasensitive monitoring of SARS-CoV-2-specific antibody responses based on a digital approach rev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