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将一年分为四季**:四季是古代历法中对气候规律的基本划分,但“四分历”中的“四分”并非指季节划分。 **B. 岁余为四分之一日**:四分历的核心是确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5日,即每年余下四分之一日(0.25日),需通过四年一闰的方式补足差额,因此“四分”指这一数值特征。 **C. 每四年设一个闰月...
原理其实很简单,《后汉书·志·律历》中谈到:“日发其端,周而为岁,然其景不复;四周千四百六十一日,而景复初。”“景”就是立杆的“影子”,也就是在冬至日这天立杆测影我们发现第二年影子的长度和第一年略有不同,直到第四年影子的长度才恢复到和第一年一样,这四年下来一共经过了1461日。 “天”是泛指...
单纯就朔数的精度言,古四分历朔数月策取29.499/940(天) = 29.5308510(天),与月球朔望月数据29.530589(天)相较,+ 0.000262天,需3827朔月、即 310年左右,始有一天之差。对于此项精度,古人早有见及,如《后汉书•律历中•论历》引贾逵论历:“汤、武革命,顺乎天,应乎人。言圣人必历...
关于“四分历”,什么是四分?春秋时代古人测出的平均回归年长,也就是从一个冬至到下个冬至的时间为365¼日,古称“岁实”,四分就是这个¼。为什么我刚说这是“神奇”的四分历?因为只要有了这一个小小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推出历法其它数据,制定出所有完整的历谱!诶,你可别觉得我在...
在春秋末年,咱们中国古人就成功测算出一年长度为 365.25 天啦。嘿,你可别小瞧这一发现,其实好多古代历法都采用了相近的数值,大家还给这类历法取了个统称,叫 “古四分历” 呢。 现在咱们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 121 个回归年的平均值,得出一个回归年是 365.2422 天。这么一对比,咱老祖宗的四分历和这现代数值相差...
比如接《太初历》后,由《东汉历》取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岁前十一月朔日甲子0分作历元起历。前161年岁前十一月《殷历》朔日乙丑470/940分,《东汉历》将其提前一天半为甲子0分,等于削去了古四分历精度不足所形成的积差,故自动密近了天象。 总的来说,从汉武帝《太初历》授时以降,至建国后的1979年,...
向各位就教汉武帝《太初历》重纂(修订版)。上新内容前,先应网友垂询,略论古四分历的精度与密近天象的程度。 一部历法的精度,与历法授时时密近天象的程度是两回事。众所周知,“四分历”得名于取岁长365.25天,即365又1/4天。“四分历”即取而岁长畸零数为“四分之一”而言。此精度与太阳回归年365.24220...
一、产生四分历的条件 所谓“四分历”,是以365 1/4日为回归年长度调整年、月、日周期的历法。冬至起于牵牛初度,则1/4日记在斗宿末,为斗分,是回归年长度的小数,正好把一日四分,所以古称“四分历”。 四分历是我国第一部有规律地调配年、月、日的科学历法,它要求有实测的回归年长度365 1/4日,要求有...
农历的起源与“四分历”的制定过程如下:1. 农历的起源: 农历,作为中华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基源于古代中国对天文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古人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积累了丰富的天文数据,这些数据为农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 “四分历”的制定: 基础数据:“四分历”之名源自春秋时代古人...
四分历是中国古代历法之一,其核心周期包括“章”、“蔀”、“纪”、“元”等单位。其中“一章”为19年,采用“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即每19年插入7个闰月以调和阴阳历。选项中: - **A. 76年**:为“一蔀”,由4章(19年×4)组成; - **B. 19年**:确为一章的周期; - **C. 1520年**: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