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列国时代(梵语:महाजनपद,Mahajanapada,意为“大国”,约前600年—约前300年),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承印度吠陀时代。主要是十六大国并立争霸,这些大国主要分布在印度中北部的印度河-恒河平原。 摩揭陀国实力最强,经诃黎、幼龙、难陀、孔雀四个王朝的发展与扩张,最后由孔雀王朝在公元...
阿湿波(梵语:Aśmaka)是印度列国时代十六雄国中最南面的国家,位于戈达瓦里河上游地区,都城为补怛洛迦(梵语:potalaka)。佛教经典《撰集百缘经》提及过它的一位国君——梵豫王。《往世书》中记载了它的二十五位国君,与摩揭陀国的幼龙王朝为同一时代。在《本生经》五中,以阿湿波与阿槃提的关系类比于鸯伽与摩揭...
诃黎王朝(Haryanka dynasty),亦被译为“曷利昂伽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在前7世纪至约前413年的王朝,由统治者为诃黎族人而得名。建立之初定都于王舍城,优陀夷时期迁都至华氏城。这一时期的摩揭陀国吞并了鸯伽、跋耆、拘萨罗、迦尸等国,为后来统一印度奠定了基础。 ①世系 诃黎王朝历经200余年,共经历了10位...
公元前450年,优陀夷王统治期间迁都华氏城(Pāṭaliputra),今印度国比哈尔邦的首府巴特那(Batna)市。 摩竭陀国实行君主制。列国时代初期,摩竭陀国与憍萨罗国、跋阇国、跋蹉国(憍赏弥国)并称4大最强国,该国经过诃黎王朝、幼龙王朝、难陀王朝、孔雀王朝四个王朝的发展与扩张,最后由阿育王第一次统一了南亚次大...
列国时代十六雄国(五):跋蹉 7.跋蹉(cuō) 跋蹉((巴利语:Vaṁsa;半摩揭陀语: Vaccha;梵语:वत्स, IAST:vatsá),又译拔沙,筏蹉,北印度古国,阿含经所说的十六大国之一。位于摩揭陀西方,接近恒河流域。首都憍赏弥。 据信跋蹉得名于一位迦尸国国王。跋蹉的意思是犊子。跋蹉后来成为佛教犊...
列国时代十六雄国(四):迦尸 3.迦尸 迦尸国(梵语:काशी,Kāśī)是阿含经提到的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在史诗《摩诃婆罗多》里也多次提到。位于恒河流域,首都婆罗痆斯。迦尸的意思是“光明之城”。又称波罗奈国、婆罗痆斯国。 迦尸国首都位于今之瓦拉纳西,有恒河贯穿。《大唐西域记》卷七载:“婆...
诃黎王朝(Haryanka dynasty),古印度摩揭陀国在前7世纪至约前413年的王朝,由诃黎族人建立,定都于王舍城,优陀夷时期迁都至华氏城。这一时期,摩揭陀国吞并了鸯伽、跋耆、拘萨罗、迦尸等国,为统一印度奠定了基础。诃黎王朝历经200余年,共经历了10位君主,第五位君主频毗娑罗是第一个完全可考证...
频毗娑罗统治下的摩揭陀是北印的一大强国,也是所谓“印度十六雄国”之一。在频毗娑罗之子阿阇世统治时代,摩揭陀进一步扩张,利用阴谋夺取弗栗恃,并迫使憍萨罗臣服。阿阇世之子优陀夷将都城迁至华氏城。优陀夷之后的国王据说都是些杀父篡位者,统治昏庸残暴,最终被贵族和市民所推翻。一个大臣悉输...
直至旃陀罗笈多建立的孔雀王朝,通过军事扩张和外交手段,实现了对北印度的全面统治,并与希腊化世界建立了联系。孔雀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印度历史进入一个新的纪元,而摩揭陀作为这一时期的中心舞台,其君主们如频毗娑罗、阿阇世、黑阿育王等人的事迹,丰富了印度古代的历史画卷。
车底国,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大致位于印度中央邦本德尔肯德地区,亚穆纳河南岸肯河流域。国王童护在俱卢之战中被黑天所杀。车底国南与支提国,东与跋蹉国相连,西面与阿般提国隔山而望,北为跋蹉国。都城为塞缚悉底跋底城,位于今印度国北方邦班达县,位居根河东岸。车底国在列国时代后消亡。般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