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唐玄宗在位之际,全国建有水陆驿站1639个,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其中驿夫1.7万人。据《唐六典》记载,全国驿站分六等。位于长安的“都亭驿”最大,有驿夫25人,其他驿站配备驿夫20人至2人,驿马60匹至8匹。而水驿按驿务繁忙程度分为三等,配驿夫12人、9...
古代的驿站使用的都是普通马匹,更不可能做到日行千里的程度,但是这并不代表驿站的速度会变慢。在古代,每当有特别重要的消息需要传递,例如“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这种,负责传递的驿卒每到一个驿站都要更换马匹,利用马匹短距离快速爆发的速度来传递消息,这样算起来的话,每小时的速度并不低。现代赛马短...
所谓“八百里加急”是指古代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 驿站 在古代,信息的传递必须要靠人和马,所以会在各地要道建立许多驿站,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 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
八百里快马从南方将新鲜的荔枝运送回来供杨玉环品尝。 杜牧就是因为此事,写出了《过华清宫》流传千古的诗,用以描写意识送荔枝从南方过来的场景。 从杜牧的诗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唐朝的邮政业务是多么的发达 ,唐朝邮驿设遍全国,分为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三种,驿站设有驿舍,全国共有1639个驿站,人员共20000人,中央由兵...
但是让人不解的是,从岭南到长安最起码2000里,如果是八百里加急,也需要3天左右,如何给水果保鲜呢? 其实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水果保鲜技术,据记载,鲜梅、枇杷、鲜笋、鲥鱼等新鲜的食物,都有专门的“快递”星夜兼程送到北方。 所以在那个“车马慢”的古代,北方人也有幸可以吃到南方的水果,南方的人也可以有幸吃到...
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有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由此可见古代驿站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只不过,要用“八百里加急”来传递一则消息的情况发生的并不多,大多都是在一个国家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入侵,或者是国家内部发生了浩大的起义或者叛乱...
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千里马是形容一匹马能日行千里实际是不可能的按唐朝的规定快马能日行一百八十里左右再快的马可能跑得更多一些因此实际是驿卒们快马加鞭以最快速度奔跑单靠一匹马是跑不到目的的要到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连续传递下去 揭秘古代驿站:“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中国古代公文传递靠的是...
因此在古代的八百里加急中,一共有三个条件,人、财力、驿站,这三个缺一不可。 在安史之乱时,唐的军队想把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从范阳送到西安。这两地相距大概有三千里。 唐朝的传递人员只七天不到,就把消息送到了西安。 在这过程中,重要工具马必须一直要保持在最佳状态,这对驿员的体力也是很大的考验。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急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就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行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行400里或600里,最快达80... 佚名 - 《人才资源开发》 被引量: 0发表: 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