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皮虽然象征等级身份,但其价格却不十分昂贵,远不及东北人参。康熙时期,一张上等的貂皮价格仅为一两,雍正时期涨至二两,乾隆时期维持在三两左右。乾隆以后,貂皮的进贡数量逐渐增多,除了原先的索伦、达斡尔等部外,宁古塔、黑龙江等地也有进贡。如此一来,内务府每年收到的貂皮数量增至5000余张。这个数量显然...
古人十分智慧,虽然没有棉花,但他们还是找到了可以替代棉花的御寒方法。在古代,富人家一般都会用一些有厚度的动物皮毛来做成衣裳,穿在身上进行取暖,这些皮毛可以缝制成各种衣服或者被褥,都是十分保暖的。 其实在现代看来,这可是十分奢侈的生活了,因为如今的皮草价格可是很贵的。而古人的被褥,除了可以用皮草制作,还可以用...
古人如何御寒 | 在原始社会,人们依靠动物皮毛御寒。文明社会初期,平民百姓可以选择粗糙、价格低廉的羊皮、狗皮,或以丝绵、麻絮填充衣物;有钱人家还是穿由狐狸皮、貂皮等贵重兽皮制成的裘。唐宋时期造纸业和造纸技术大为发展,用于取暖的纸衣、纸被相继出现;宋元时期棉花的种植已相当广泛,人们身上穿的纺织物也使用了棉...
明显不是吧,想要靠粮食出口创汇不如考虑开辟其他出口赛道(如经济作物或者动物皮毛和木材)或者干脆加强丝绸等产业集约化生产提高丝绸出口。至于1927-1937年粮食出口创汇更不现实的是当年全球大萧条,农副产品价格暴跌,不仅是中国农业受到巨大冲击(参考《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物价暴跌(根据王玉茹的统计,如1913年物价=100,19...
[注]①贾(jià):同“价”,价格。②鬻(yù):买。③笾(biān)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④愚瞽(gǔ):愚蠢的人和瞎子。⑤皋(gāo)比(pí):虎皮,指将军的坐席。比,通“皮”,毛皮。⑥洸(guāng)洸干城之具:威武的样子像捍卫国家的将才。⑦斁(dù):败坏。⑧坐糜廪(lǐn)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