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次子应该称为仲,是用来称呼家中二儿子的,古人在“字”前经常会加排行的次序,比如孔子在家中排行老二,故而被叫做“仲尼”。2、古时用伯、仲、叔、季来称呼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是老大,老二叫仲,叔则是称呼老三的、最小的被叫做季。
古代次子应该称为仲,就是第二个儿子。古代兄弟排行顺序:伯是老大,是长子;仲是第二,是次子;叔是第三,是幼子;季是最小的。伯仲叔季这四个称呼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送TA礼物 1楼2022-07-14 03:17回复 時間裡的飛人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
次子就是二子,称仲。在先秦,姓不但是女子能否与男方婚配的重要标志,而且还具有区别女子结婚与否的重要作用呢。因为那时的女子虽有名字,但限于周礼“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规定,女子的姓于是担负社会通用的名的作用。未婚姑娘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
古代次子应该称为**二子、二郎、仲等等**。 2楼2023-11-17 02:26 回复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吧友互助吧发表回复 发贴请遵守贴吧协议及“七条底线”贴吧投诉 发表 保存至快速回贴 ©...
因此,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你之弟统称“叔父”。《史记项羽本纪》:“其(项羽)季父梁。”这里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专指最小古代兄弟排行的叔父。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伯(孟)、仲...
古代次子应该称为仲,就是第二个儿子。古代兄弟排行顺序:伯是老大,是长子;仲是第二,是次子;叔是第三,是幼子;季是最小的。伯仲叔季这四个称呼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
1、古代次子应该称为仲,是用来称呼家中二儿子的,古人在“字”前经常会加排行的次序,比如孔子在家中排行老二,故而被叫做“仲尼”。2、古时用伯、仲、叔、季来称呼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是老大,老二叫仲,叔则是称呼老三的、最小的被叫做季。
古代次子应该称为仲,就是第二个儿子。古代兄弟排行顺序:伯是老大,是长子;仲是第二,是次子;叔是第三,是幼子;季是最小的。伯仲叔季这四个称呼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