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阳休之书》是北朝文学家祖鸿勋创作的一封书信。阳休之是北朝文学家。这封书信写于北魏孝庄帝初年,彼时,朝政不稳,政治斗争极为激烈。祖鸿勋看到了这种形势,就弃官归乡。他的朋友阳休之仍在做官,并且参加了修起居注的工作,祖鸿勋认为这是很危险的事,因此写信给他,劝他一同归隐。全文在结构上...
10最豁达乐观的书信:《与程秀才书》《与程秀才书》【宋】苏轼某启:去岁僧舍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复手,幸而此身尚健。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襁褓泡幻,不须深留恋也。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
10封书信,道尽古人笔下的真情,欲语泪先流 见字如面,古人笔下的深情,如此动人。与妻书(节选)【清】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
你不知道的是在没有微信的古代,却有墨香书信。这些书信,连常用语都很美! 贺新婚 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
所以古人书信中为何经常不写满就另起一行的标准答案就是:凡是遇到人名(尤其是需要表达尊敬之意的人名,多为书写对方姓名中的字或号,因为不能直呼其名)、敬辞(或在书信语境中临时充当敬辞),即使上一行并没有写满,原则上都要另起一行。#深度好文计划# 细心的书友可能要问了:在放翁的这则手札中,“郑...
不过,古人写信规矩多,信件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沟通,而且还处处透着一个“礼”字呢。 书信往来,如何称呼事关礼仪 书信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就用竹简、木牍、帛等做书写材料。书信往来虽然人不见面,但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一尺大小的书信上,通过文字表达及书写规格等形式,将见面交谈时应有的...
翻开古人的书信,就是点开古人的朋友圈。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书法史背后的书信故事吧。 01 王羲之重友谊 尺牍作为一种文体到东晋已臻成熟,当时第一大家首推王羲之,他的书信因书圣墨宝得以流传,他的书法名帖《奉橘帖》曰: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全文仅十二字,可谓字少情深。橘子霜降以后才甘甜可口,可我...
书札,即书信,古代又叫手札、信札、尺牍、尺墨,等等。书札除了沟通信息,承载社会功能,蕴含政治意蕴,同时附有强烈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书札,可以跨越时空,和古人或他人“相识”“相认”“相通”。很多书法史上的名作,本身便是书札。 近代以来,书札备受推崇,特别是那些对历史有补充作用、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书写...
1.大示拜读,心折殊深。你的书信我读了,衷心佩服。 2.久钦鸿才,时怀渴谒。“谒”是拜见的意思。很久以来一直钦佩您的才干,常常渴望能去拜见您。 3.德宏才羡,屡屡怀慕。“羡”的意思是有余、余剩。“德宏才羡”就是说品德高,多才干。 4.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古代书信 【宋】晏几道《蝶恋花》: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晏殊《油壁香车》: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在纸张没有出现前,信都写在白色的丝绢上,这种丝织品被称为尺素。为避免尺素在传递过程中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