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1]。 症状...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5手足口病的危害 传播快,控制难度大 因为手足口病主要爆发在两周岁内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多在托儿所,相对集中。再加上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短时间内的流行性的爆发。 威胁生命,...
首页百科手足口病 疾病概述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也被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发热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
手足口病是指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 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感染引起手、足、臀、口腔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伴或不伴发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当地时间2024年7月1日至7日的一周内,日本全国约3000家儿科医疗机构共报告了35960...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手足口病,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 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感染引起的感染源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它的潜伏期是3—8日。 1、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本病在臨床上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徵,故通稱為手足口病。大多數患者症状輕微,但少數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炎、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所以常被稱作"小兒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CVA4~7、9、10、16)和B组1~3、5型(CVB1~3、5),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