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引发的山崩把岷江阻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地震湖群,震后 45 天始终没做任何疏导的措施。1933 年 10 月 9 号,大自然发火啦!地震湖群有部分湖堤垮掉了。汹涌澎湃的洪水顺着江冲下来,呼呼地就来了。这溃水在第二天到了都江堰所在的灌县,跑了好几百公里,浪头还有几十丈高呢,很快就把都江堰渠首枢纽给冲...
🏞️ 地震导致叠溪镇周边60多个村寨被摧毁,阿坝州山区出现大范围山体滑坡,山崩堵塞岷江上游形成堰塞湖。最大堰塞湖坝体高达260米,震后45天受强余震导致堰塞湖溃坝,洪水沿着岷江袭击了茂县、汶川、都江堰、新津等地,造成严重伤亡。🔢 根据灾后统计,1933年叠溪大地震共造成6800人死亡,2500人失踪,房屋倒塌5000多间。震...
其实民国时期对都江堰的管理早在1911年起就引起了高度重视, 1918年由成都驻军倡导成立了灌县水利会议,后又改名为“成属十四县水利会联合会”,成员是灌区各县的水利会。1936年,全国统一水政后,开始举办都江堰堰工讨论会,一般情况下讨论会是由建设厅厅长或水利局局长主持,灌区十四县县长(或各县建设科科长)、水利会会长...
10月9日,几处海子终于溃决,滚滚洪水裹挟着泥沙巨石、树木杂物倾泻而下,将所过之处夷为平地。民居、村寨、乡镇、桥梁、道路均被冲毁淹没。两个小时后,河水涌进了汶川和茂县县城。所幸居民提前有所防备,纷纷弃家出走,跑到地势较高的山上。但仍有住在低洼处的村民,不幸遇难。洪水于第二天冲到了都江堰,流量...
都江堰内外江河道所有人字堤、渠道工程、防洪堤坝均被冲垮。周边的崇宁、郫县、温江等多个地县,均受巨灾。仅灌县因洪灾死亡的人数,就达4000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1933年的叠溪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水灾,造成2万多百姓死亡,损失不计其数。震中形成的叠溪海子,相继逐步溃决后,最后留下的只有公棚和白蜡寨两个一大一小的...
这次地震导致叠溪镇周边60多个村寨被摧毁,地震还导致阿坝州山区出现大范围山体滑坡现象,山崩堵塞岷江上游形成堰塞湖,最大堰塞湖坝体高260米,震后45天受强余震导致堰塞湖溃坝,洪水沿着岷江袭击了茂县,汶川,都江堰,新津造成严重伤亡。根据灾后统计1933年叠溪大地震共造成6800人死亡,2500人失踪,房屋倒塌5000多间。据史料记载...
四川善后督办刘湘委任张沅对不复存在的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及都江堰流域灌区工程做出总体规划,待机重建都江堰。 1934年,张沅先生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让读高中的儿子张世龄辍学,跟随自己前往都江堰流域勘测地形地势,为疏导水流、重建都江堰做准备。 张沅第三次肩负从日本携带回来的整套测量绘图仪器,带领儿子张世龄及三名四川省...
洪水继续向西直奔都江堰,沿途的韩家坝、安澜桥及都江堰的金刚堤、平水槽等工程被扫荡无遗。幸运的是,都江堰的古老智慧仍守护着川西人民,洪水的势头在此被化解,化为万千支流,汇入成都平原的无数沟渠中。 灾后,红十字会等组织迅速展开救援,但面对堆积如山的尸体和杂物,以及闷热的天气,收敛工作进展缓慢。不久,尸体开始...
据都江堰市聚源镇的一位百岁老人追忆:“当时的水太大了,门前屋后都有水在流淌,等水退了之后,困在家里数天的人们便冲近田里捡鱼,从来没有看见那么多,那么大的鱼。同时,还有许多人死人的尸体随河漂流,惨得很!” 1933年10月叠溪地震溃水冲毁了的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其中突出物为神仙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