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国家作为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柱,既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秩序保障,又可能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枷锁。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既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又促进个体的自由和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发现社会》通过对西方社会学思想的述评,不仅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和规律,还为我们提供了...
前段时间读完这本《发现社会: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一直还没有时间写读书笔记。总的来说,非常推荐。豆瓣评分9.5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比较体系化,从头看下去可以感受到社会学思想发展的脉络。我最近在看的另外一本社会学的书《批判教育社会学讲义》也有这个体系化的优点,可能因为都是可以用作教材吧。有...
前段时间读完这本《发现社会: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一直还没有时间写读书笔记。 总的来说,非常推荐。豆瓣评分9.5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比较体系化,从头看下去可以感受到社会学思想发展的脉络。我最近在看的另外一本社会学的书《批判教育社会学讲义》也有这个体系化的优点,可能因为都是可以用作教材吧。有意思的...
观念的社会构建,涂尔干学派(他们强调观念是群体内成员关系的象征)和符号互动论(他们强调个体的心智是由社会交往的内在化所塑造的)。社会学家们最近已经在调查人们实际上在怎样使用当代的通讯技术——用互联网、手机、便携式设备来传输音乐、文本和影像,他们惊奇地发现,人们运用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不是为了生发出多...
1.主要发现是:人们是根据将现实视为稳固的、既定的和明确的这一观念来行动的,但他们所谈论的社会世界实际上是流动的,在很大程度上受解释的控制,而且不易被发现。 加芬克尔 Harold Garfinkel认为,社会交往中包含很大程度的“索引性表达(indexical expression)”,即不能被定义,只能被特定的相关个人在具体情境中心照不...
第九章 发现不可见的世界 齐美尔、库利和米德 格奥尔格 齐美尔 Georg Simmel 1858-1918 1. 齐爷的学术背景是德国哲学传统。他认为,社会学的对象必须是关于各种符号和互动形式的不可见世界(invisible world)。社会有其自身规律,而这些规律可以在文化:语言、技术、社会体制、艺术中找到。 文化在时间流程中塑造人,并体现...
今天写的微观社会学的部分包括第九章和第十五章两章,都非常精彩,都建议背诵全文。感谢社会学大神下凡为我等盲人治疗失明让我们开眼看世界。第九章 发现不可见世界:齐美尔、库利和米德 齐美尔:社会如何影响我们?通过社交。今天介绍的这两章,社交恐惧症患者必看。摘抄:构成一个社会的相对永久的遗产的社会机制——...
《发现社会》这本书有三个部分我觉得是最精彩的。第一个部分是昨天发的文章里面涂尔干那一章,第二个部分是今天的微观社会学这一章,第三个部分是准备发的读书笔记(下)里面的“符号暴力”那部分。其他的不是不好,完全是对我主观来说,震撼感不强(有些内容是以前别的书读过震撼过了)。 今天写的微观社会学...
发现社会: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作者 [美]兰德尔·柯林斯著迈克尔·马科夫斯基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4年5月 第1版 ISBN 9787100097406 定价 39.00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各位社会学思想大家为主线,勾画了19至20世纪西方社会学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书中不仅阐述了19至20世纪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的发展,...
整个社会“事实”好似取决于我们所用何种观念和理论去观察与审视它。“我们能回到什么问题,取决于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对社会固有的认知偏见阻碍着人类的思想进步。最早借鉴自然科学方法的社会学开山鼻祖——孔德,发明了“实证主义”,以一种求证的视野看待社会。后来的三大家之一的马克思,则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