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型量子点:是一种具有均匀内部组成的单组分材料,例如镉、铅或锌等一类金属的硫族化合物(硒化物、硫化物或碲化物)。可以通过简单地改变微晶尺寸来对核型纳米晶体的光电和电致发光性质进行微调。2) 核壳量子点:量子点的发光性是由电子-空穴对(激子衰变)通过辐射发生复合而产生的。然而,激子衰变也可能...
半导体量子点材料的带间或近带边发射,原则上只能发出一种颜色的光;而对量子点进行掺杂,使得量子点与杂质离子相互作用,改变其表面键合情况,从而形成发光中心,则可以得到任何所希望的发光颜色。 此外,对于一些量子点材料,只有通过掺入适量的杂质离子形成发光中心,才能产生高效的发光。 这三种...
上转换发光量子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上转换发光体系,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近红外可吸收、可调的吸收和发射、尺寸小以及无机材料的高稳定性等特点,在上转换应用领域极具潜力。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的 杨高岭 等人对近年来上转换发光量子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上转换发光量子点的种类、机理及其在发光二极管、...
量子点自发光显示(QLED)的结构与OLED技术非常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量子点自发光显示(QLED)的发光中心由量子点(Quantum dots),物质构成。其结构是两侧电子(Electron)和空穴(Hole)在量子点层中汇聚后形成光子(Exciton),并且通过光子的重组发光。现存问题 自发光量子点自发光显示(QLED)的量子点因其容易受热量和...
在显示的源头材料上,无机发光半导体以量子阱、量子点形式十年两获诺贝尔奖(2014、2023),前者催生了划时代的光源并支撑了当今照明及显示产业,后者被誉为理想的“人工原子”发光体,具有量子化及流变性优势,是新一轮以广色域、低功耗、超高清、轻薄柔为特征...
量子点材料发光属于一种特殊的发光现象,称为量子限制发光。量子点是一种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的纳米材料,其尺寸通常在1-10纳米之间。由于量子点的尺寸远小于光的波长,因此其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受到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表现出与宏观材料不同的特性。 量子点材料的发光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基于电致发光量子点的 QLED 技术最近在量子点材料,电荷传输材料和制造技术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发展。随着 RGB 和白色 QLED 的外量子效率超过 10%, QLED 在薄型和柔性显示器中已成为 OLED 未来使用的极具竞争力的竞争对手。 引言 基于电致发光量子点的 QLED 技术最近在量子点材料,电荷传输材料和制造技术方面经历了巨...
荧光碳量子点是一类尺寸小于10 nm的类球形碳基纳米材料,具有制备简易、光学和表面性质可调、生物相容性优异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药物输送、发光器件和光催化领域。但是,多数碳量子点在聚集态由于粒子间相互作用会产生能量转移、表面电子跃迁和碳核间π–π相互作用等非辐射跃迁方式,使得本身在...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尺度的半导体材料,通常由几十个到几百个原子组成,其尺寸很小,约为1~10纳米,因此被称为“量子”。 量子点发光的原理可以通过“量子限域效应”来解释。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当半导体材料的尺寸缩小到纳米级别时,其电子的能量级之间的间隔也相应地增大。当外界能量作用于这些量子点时,电子会从低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