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的发仓廪 在古代,天灾人祸时,政府会动用仓库储备的粮食来救济受灾民众。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有“既发仓廪,则天下瞑目”的记载。而在明清时期,发仓廪更成为了政府救济手段的主要方式。清朝乾隆年间,曾出现过“十恶不赦”的大旱,政府动用了近4600万两的白银来发仓廪,帮助了灾民221.8万户。可见,发仓廪在...
古文助手 此句可译为:打开粮仓,散发钱财,用来赈济孤独穷困的人。 其中,“发仓廪”意为打开粮仓,“散财币”意为散发钱财,“以振孤独穷困之士”为目的状语,表示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为了赈济那些孤独穷困的人。整个句子体现了古代士人或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救助。
小提示:"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孤独:(形)独自一个;孤单:~的老人|他感到很~。 穷困:(形)经济困难,生活贫穷。 散财:分发财物。 仓廪:(书)(名)储放粮食的仓库:开~,济贫民。
小提示:"发仓廪以救贫穷,补不足,"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足:(动)不值得:~挂齿|~为怪。②(形)不充足;不够:~之处|先天~。 贫穷:(形)缺乏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近]贫困|贫穷。[反]富有|富裕。 仓廪:(书)(名)储放粮食的仓库:开~,济贫民。
那些地保知是放赈,连夜赶造申送到县。王公惟恐有弊,亲历城乡,照册查点,按名给赈。无如人多粮少,一人不过数合,三日内已将仓粮放尽。一面通服上台,一面亲到郡城来禀道府。这林府尊却是个慈祥胆小的人,因说:“捐资赈济是一桩极难得的美事,但须候批详转来给放为妥。今事已成就,我当与你据情转详,...
“前年持节发仓廪”出自宋代苏轼的《次前韵送程六表弟》。“前年持节发仓廪”全诗《次前韵送程六表弟》宋代 苏轼君家兄弟真连璧,门十朱轮家万石。竹使犹分刺史符,尚方行赐尚书舄。前年持节发仓廪,到处卖刀收茧栗。归来闭口不论功,却走渡江谁复惜。君才不用如涧松,我老得全犹社栎。青衫莫...
“虽使发仓廪”出自宋代郭印的《倚楼》。“虽使发仓廪”全诗 《倚楼》宋代 郭印 官闲何所之,倚楼纵远目。田畴耒耜出,高下春雨足。人家有生意,慰我苦幽独。忆昨水沴馀,海气荡坤轴。蛟龙坼川原,舟楫造溪谷。禾麻安更论,未能保骨肉。有子易为食,何以厚风俗。上赖天子圣,诏书勤抚育。...
答案: “前年持节发仓廪”出自: 宋代 苏轼的 《次前韵送程六表弟》,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qián nián chí jié fā cāng lǐn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 问题2:“前年持节发仓廪”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前年持节发仓廪”的上一句是: 上方行赐尚书舄 , 诗句拼音为: shàng fāng ...
小提示:"前年持节发仓廪,到处卖刀收茧栗。"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到处:(副)各处;任何地方。指所有动作行为涉及的范围或者情态呈现的场所:~都是书。[近]四处。 前年:指去年前边的那一年。 持节: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的凭证。2.官名。3.保持节操。
仓廪:(书)(名)储放粮食的仓库:开~,济贫民。 小提示:"虽使发仓廪,饱岁实无畜。"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实无仓廪 全诗 原文拼音版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