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社会当时对于唐继尧、任可澄从昆明所发反袁“漾电”并不知晓,而是通过梁启超在上海《时事新报》《中华新报》发表其代拟的第一电、第二电,并经各地报纸转载后才辗转了解云南反袁护国的情况,从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不过呢,说到宪法原则这事儿,在那段时间里,可真是国权派和民权派在政论场上斗得最凶的话题了。所以宋教仁在2月19日的演讲里,提出了他对宪法的一些看法。宋教仁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后,袁世凯那边没法再装聋作哑了。他们悄悄给各家报纸投稿,回应宋教仁对政府的批评,硬是把政府的责任都甩给了国民党。他们说,政...
这会儿孙文跟一部分革命党人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打算把袁世凯当成要推翻的目标,不过黄兴、汪精卫、蔡元培等人一开始觉得应该通过法律,而不是动武来解决跟袁氏的矛盾。1913 年 7 月 12 日,江西都督李烈钧被罢免后,眼见着袁已派兵往九江去了,无奈之下,他宣布独立。在这之后的 1 个月里,江苏、安徽(陈独秀做...
民国初期的宪法原则之争、宋教仁血案与孙文的反袁二次革命战争 1912年,书生章士钊并不知政治之险恶,基于临时约法和国会组织法之言由国会制定宪法而没有明言由谁来起草宪法,就给江苏都督程德全出了个馊注意,建议由各省都督推荐专家起草宪法。 程德全以为此意见可行,便于1912年12月给各省都督发了电报(22日),表示应由...
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在此谈谈陈炯明等广东民军在反袁护国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即它在迫使广东将军龙济光宣布广东独立方面所起的作用。 广东民军可大别为自称中华革命军和护国军的两大部分。中华革命军奉孙中山为大元帅,主要领导人除总司令官朱执信外,还有邓铿、叶夏声、古应芬等人。南海、新会、江门、新宁、高州等地为他...
【题目】从反袁斗争的结果看,护国战争与“二次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 A. 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B. 孙中山是否直接领导和指挥 C. 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当时的政坛真是群龙无首,各种利益集团争夺权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什么宪法原则啊,国权民权调和,全都是一场绕梁三日的空话。不过幸好那时候还有一些有骨气的人,比如黎元洪和孙文他们,至少还在试图维护共和制度。可偏偏就是这群人,不是被老狐狸袁世凯给玩弄于鼓掌之间,就是被梁启超这样的"知识分子"给出卖了。真...
起义最后虽未成功,却推动了全国的反袁斗争。因此肇和军舰起义日——12月5日,曾被国民政府一度列为国家纪念日之一。 而在护国战争中,由中华革命党直接组织的讨袁战争,以居正任总司令的山东讨袁军的斗争成效最大。1915年夏秋之交,孙中山和中华革命党决定在青岛设立中华革命军东北总司令部筹备处,以居正为总司令,...
1915年,袁世凯复辟。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发动反袁的护国战争,孙中山称蔡锷为“再造民国第一人”。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蔡锷。孙中山称蔡锷为“再造民国第一人”。【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1915年12月25日—1916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