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破罗子(《峨帽药植》),反背红、朱砂草(《贵州民间方药集》),红肺筋、红五匹、血盆草(《四川中药志》),红青菜(《贵州草药》)。 反背红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单叶血盆草的全草。5~6月采集开花的全草,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45厘米。茎的基部斜倾或直立,茎方形,多棱,腋...
反背红(常见别名:红背叶、紫背草)是一种民间中草药,多用于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其功效主要包括缓解炎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辅助治疗皮肤问题,但具体应用需结合个体情况及专业指导,避免盲目使用。 一、主要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 1. 反背红性寒,传统用于缓解热毒引起的疮疡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状,常以鲜叶捣碎外敷或...
反背红(学名:Sarcopyramis nepalensis)是一种常见于我国南方山区的草本植物,其叶片正面绿色,背面呈紫红色,民间多用于清热、止血及消炎。以下从形态特征、功效及使用注意三方面具体说明: 一、形态特征 茎叶:植株矮小,茎直立或匍匐,高约10-30厘米;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背紫红色为其显著特征。 花朵:夏季...
临床运用 ①治吐血:反背红15g,朱砂莲30g,水煎服。②治崩漏:反背红、地榆各15g,株木30g,水煎服。③治鼻血:反背红、大恶鸡婆各15g,包谷须10g,水煎服。④治血痢:反背红、地榆、马齿苋各15g,水煎服。⑤治刀伤出血:反背红叶研粉,撒伤口。 用量10~30g....
2.5 反背红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2]。3 唇形科植物血盆草或单叶血盆草的全草·反背红 反背红为中药名,出自《贵阳民间药草》,为《贵阳民间药草》记载的血盆草之别名[1]。3.1 反背红的别名 朱砂草、反背红、叶下红、铺地虎[3]3.2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血盆草...
反背红,中医:反背红的功效与作用,反背红介绍及知识点,中医大辞典。①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大肺筋草之别名。②见《贵阳民间药草》。为血盆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别名岩耳巴、心叶蒙自虎耳草、蒙自虎耳草、红岩草、反背红、小反背红。 【原形态】 卵心叶虎耳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40cm。茎单一,被褐色腺毛。基生叶近簇生;柄长5-15cm,肉质,疏生白色长毛; 叶片通常卵形,稀阔卵形至肾形,长1.2-...
紫背草还被人们称为反背红,它属于一种矮生的草本植物,并且人们从它的名字中也可以知道,它的叶子背面呈紫色,与正面颜色不同,长得颇有特点 。而且它对环境的适宜能力很强,将它插在墙角上就能活。通常人们在山坡、草丛等阴湿处可以见到,并且目前它在我国内地的分布范围也相对广泛,包括贵州和云南等多个省区。...
反背红学名叫 紫背天葵草《*辞典》【别名】紫背鹿含草(《滇南本草》),紫背鹿衔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反背红、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云南中草药》)。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