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重温《人猿星球》,与曾经感到新奇、充满探索之心不同,在经过多年的社会生活沉淀之后,我感受到的是知识的力量与科学掌控知识的伟大,而近年来又多次遇见“反智主义”相关词汇和事件,便萌发了此次探索——“反智主义的定义、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与民粹的关系、作为独立的个体该如何合理对抗反智的社会”。
「反智主义」简单说就是「知识无用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智识,知识本身的反对和怀疑。一类是对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比如,怀疑或者反对知识、反对理性;鄙视或者轻蔑知识分子、专家和精英;沉迷于庸俗的娱乐和大众流行文化;迷信宗教,排斥科学以及精神上的惰性。最早提出反智问题的是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
狭义上来讲,在有知识理论有权威界定的基础上,反智主义即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是错误的,是要受到谴责的,是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的。反智主义(英语: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论。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起抵制美西方反智主义思潮的坚固屏障。 其次,加强全民科学素养教育,自觉抵御反智主义的侵蚀。在义务教育阶段...
这就是典型的反智主义,而反智主义的对立面,我想就是基于事实和逻辑的独立思考,这是反智主义最害怕的东西。这些观点其实换个角度就能够很容易被戳穿,但绝大多数好像宁愿被欺骗,或者假装叫不醒,还是对此深信不疑。又比如,新冠疫情三年,总有那么多人到现在为止,一提到新冠病毒,就说这是美国放的毒,这个事情我...
但美国毕竟是科技最为发达的地方,反智主义也如此流行,就有些怪了。一边是美国发达的科学和众多的科学家,一边是依靠民间反智主义上位,反对科学、鄙视科学家的美国政客,这种科学发展与反智政治的结合,是美国反智主义最有趣的特点。谈到美国的反智主义,一部绕不开的著作就是霍夫斯塔特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1950年代的政治发酵和教育大辩论,让“反智”一词进入了美国人自我评估的核心术语;它就这样悄然潜入我们的用语中,没有太多的定义,通常被用来描述各种不受欢迎的现象。偶尔接触到它的人,常会以为反智主义是某个生活领域的新兴势力,是当下局势的产物,将要发展为压倒一切的力量。(美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意识之淡薄令人嗟叹,现...
我们不妨透过“反智”这个“社会存在”的现象来看其本质之定义。近年来“反智(主义)”在全球蔓延,已经成了社会(存在)治理的隐形炸弹,越是混乱的时刻,他们就越野火蔓延。比如以下社会存在现象(行为)就属于反智:英国有些人认为5G基站会传播新冠病毒,于是一把火给把5G基站烧了;美国很多人认为口罩里有5G信号发射...
反智,简单来说就是对知识的怀疑和对知识分子的鄙视。“反智主义”一词,因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于1963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而走红,该书于1964年获普利策奖,至今仍在美国传媒界有不小的影响力。在这本书中,霍夫施塔特试图探讨的,是普通美国人生活中盛行的一种反智文化,其特征是...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由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提出,该书描述了反智主义是如何贯穿于整个历史和“实用性的”美国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国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说明教育,政治和商业等不同领域中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矛盾。霍夫施塔特细致地定义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