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目标: 1.理解核反应堆的基本物理原理和工作原理; 2.学习核反应堆中的热传导、中子传输以及反应堆动力学等物理过程; 3.掌握核反应堆参数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4.了解核反应堆的安全与控制措施。 课程设计内容: 1.核反应堆的基本物理原理介绍 -核反应堆的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 -核...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 2009-- 2010年度第2学期) 名称: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题目:核反应堆设计 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 班级:热能0605 学号:*** *** ***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09年7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设计一个带有反射层的球形堆,芯部半径为R,带有厚度为T(包括外推...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对理论课上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进而加深对前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综合检验过程。 2.要求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程设计的要求有如下几点:(1)学生必须修完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才有资格做课程设计。(2)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
根据运行数据可见,随着反射层厚度T的增加,反应堆临界半径在减小。但是,当反射层增大到一定厚度后,临界半径接近常数,此时再增大反射层厚度,临界半径基本不变。 四.参考文献 [1]谢仲生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 版 五.心得体会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主要负责程序的编辑,并和另一名...
2014反应堆物理分析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在给定反应堆水铀比及UO2富集度的条件下,由临界方程得出了反应堆T和R的关系 。根据运行数据可见,随着反射层厚度T的增加,反应堆临界半径在减小。但是,当反射层增大到一定厚度后,临界半径接近常数,即此时再增大反射层厚度,反射层节省变化不大。 四、参考文献 [1]谢仲生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