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反冒进 -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刚刚结束,社会主义阵营又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这两个事件都与苏联有关,因此八大之后至1957年初,毛泽东的主要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国际形势的观察和社会主义阵营事务的处理上,没有更多地顾及国内的反冒进问题。尽管如此,毛泽东对于反冒进一事始终有着自己的看法。1956...
他对周恩来等人的反冒进持不满态度,认为反冒进是右倾保守的错误,是与他的促进方针相反的促退方针。他在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和八大二次会议上,多次批评反冒进,要求全党开展反反冒进的斗争,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八届二中全会成为一次全面反冒进的会议,这一决定出乎毛泽东的意料。他认为二中全会反冒进已经“到了高峰”。
从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到八大二次会议,毛泽东发动的反反冒进斗争,导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打破常规、打破常识、追求高速度、超英赶美的"大跃进"运动,而"大跃进"运动却演出了一幕使国家和民族遭受"大灾难"的历史悲剧!
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很成功。……大会坚持了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决议》中的这段话,还隐含了这样一层意思:在1956年前后,由于冒进与反冒进的不同做法,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中共中央领导层中出现了两种思路。
刘武生1955年底出现的冒进,1956年开始的反冒进,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 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主观的努力落后于客观的需要”】...
当时,毛泽东为了和党内的右倾思想做进一步的斗争,并且将大跃进顺利继续推行下去,他在1958年1月,主持召开了多次批评反冒进的主题会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就是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南宁会议。毛泽东更是在南宁会议上直言: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那么,当年为何要如此急于求成,为何要反反冒进呢?南宁...
1958年新年刚过,1月3日至4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一个小型会议,再次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提出当前要反右倾保守。几天之后,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讨论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这就是著名的“南宁会议”。会议前后,毛泽东集中中央和地方许多同志...
其实,整个50年代的冒进情绪就一直比较高涨,尤其是在“反冒进”、“反反冒进”等运动的影响之下,中央盲目上马各种建设的情绪变得更加高涨,最后以至于酿成了50年代末的悲剧。 周恩来当时作为国家的总理,就因为“反冒进”三次在大会上做公开检讨。 那么,当时发生了什么,周恩来要进行三次公开检讨?
按照周恩来自己的说法,即从“反右运动”开始,周已经意识到热火朝天的“反冒进”是错误的,并且,开始把“冒进”这个词语改成“跃进”。 1957年10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并在赫鲁晓夫提出苏联工业的发展目标时,也提出了中国工业的发展目标:在钢铁、煤炭等四项工业物资生产上,十五年超过英国。同时,电话通知国内不要再“反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