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毛泽东说的:“直至双12事变发生,在一九三六年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全权代表才同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取得了在当时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是两党停止内战,并实现了双12事变的和平解决。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中国国民党方面: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介石,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
西安事变又称双12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事变经过: 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当时在陕西的蒋介石,逼蒋抗日。 事变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抗日力量的努力下,蒋介石最终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
正文 1 历史中的"双十二事变"是指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起了重要的作用。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
双12事变即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以下是关于双12事变的详细解答:事件背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了这次事变。事件经过:张学良和杨虎城采取了“兵谏”的方式,对蒋介石进行了扣押,并提出了抗日救国...
双12事变即西安事变。以下是关于西安事变的详细解答:发生时间与人物: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主要人物包括张学良和杨虎城。事件起因: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的目的。他们希望通过此次行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事件经过:在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兵谏”,即...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的纪念日,又称双12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û收藏 转发 3 ñ赞 评论 ...
一、西安事变时间 1. 1936年12月12日,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这一天,中华民国政府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领决定采取行动,试图通过兵谏的方式改变国民党政府的内外政策。2. 西安事变发生的具体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主要人物 蒋介石: 在孙中山去世后领导国民党达半世纪。1935年,民族危机爆发,被张学良、...
1、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