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 景德镇窑 天青釉双龙尊 ▌清雍正 景德镇窑 青花仿宣双龙尊 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清雍正 景德镇窑 粉青釉双龙尊 俄亥俄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清雍正 粉青釉双龙尊(正面)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清雍正 粉青釉双龙尊(侧面)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2017年 清雍正粉青釉双龙尊,以140540000 港元成交 温...
据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双龙尊又称双蝙瓶、双龙耳瓶,因器物肩部有二龙口衔盘沿,尾接器肩,呈双耳状立于瓶口两侧而得名。从目前出土资料看,双龙尊创始于北朝,盛行于隋、唐,主要流行于洛阳一带,其他地区很少发现,唐代以后基本消失。郑州博物馆馆藏的白釉双龙瓷尊采用了标准的深腹、细颈、大盘开口的器型。
就釉色而言,除少数馆藏精品外,唯见本品与著名收藏家庄绍绥先生昔日珍藏的一尊清雍正粉青釉双龙尊,该尊高达52厘米,曾于2017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惊人的1.405亿港币成交,一举刷新了雍正单色釉瓷器成交价格的世界纪录。清雍正 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 六字篆书款,高51.8 公分。此瓶盘口,长颈溜肩,腹部圆鼓...
由于施以青白釉且釉不到底,因此得名。据资料显示,双龙尊最早出现在隋代,尤其在唐代时期最为盛行,主要流行于东都洛阳一带,其他地区发现较少。唐代以后,双龙尊逐渐消失。业内专家叶英挺介绍说,“双龙尊在唐代后消失,可能与唐代中后期丧葬制度与习俗的变化有关。至雍正官窑时期,双龙尊再次复现,但雍正之后除乾隆早期尚有...
🏺 巩义窑唐代白瓷双龙尊,尺寸惊人:腹直径20.5cm,高度39.5cm。这件双龙尊不仅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更是一件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它的肩部设计独特,双龙柄对称分布,栩栩如生,仿佛在畅饮美酒。🐉 双龙尊的设计灵感源于隋代的龙柄双体尊,流行于唐代北方地区。它的形制一般为长颈、盘口、鼓腹,除了双龙柄,还有三龙柄...
成交价:4,485万元在2024年上海仲轩秋拍中,一件清雍正御制粉青釉双龙尊以39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最终总成交额高达4485万元。这件双龙尊不仅彰显了雍正御窑的精湛工艺,更在拍卖现场引发了众多藏家的激烈竞价,成为秋拍中的一大亮点。清雍正粉青釉双龙尊 在雍正朝时期,单色釉瓷器以其简约之美而著称,摒弃了繁复...
黑釉双龙柄尊,亦称黑釉双龙尊,唐代文物,瓷质,于1985年8月出土自鹤壁市鹤壁集第六中学校园,现藏于河南博物院。两种命名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双龙造型在器物上的实用性,后者则侧重装饰性。外形上,黑釉双龙柄尊采用了盘口、细长颈、微丰肩、圆鼓腹的造型。下腹斜收,圈足略外撇,腹部最大径在腹部...
先来看一下双龙尊造型问题。 前一种看法——“双龙尊主要是鸡首壶本土进化的产物”在博物馆系统认知中拥有一定的拥趸。 图片源自徐巍、董健丽《唐代双龙柄尊探究——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例》 这种看法认为双龙尊是从两晋南北朝的鸡首壶、隋代双龙柄双联体器物演变而来。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三彩双龙尊”是一件唐代(618年—907年)的珍贵文物,于洛阳市出土。这件唐三彩双龙尊整体呈圆式,敞口,束颈,留肩,圆腹,平底。从口沿至肩部,两条细龙巧妙地衔接口沿,通体施以黄、绿、白三彩釉,色彩斑驳淋漓,变化万千。双龙柄尊的形式在唐代较为普遍,但每件作品的釉色和工艺却各不相同。三彩釉...
日本茧山龙泉堂2017年度展览--《大唐展!》唐白釉双龙尊 波士顿美术馆藏唐巩县窑白釉贴塑宝相花双龙尊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唐代巩县窑白釉双龙尊 1992年巩义市北窑湾唐墓出土 故宫博物馆藏唐巩县窑白釉双龙尊 洛阳考古研究院藏唐巩县窑白釉贴塑胡人宝相花双龙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