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廓填也是写字,只不过是有外轮廓示意的小白版。所以我们可以把双钩廓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小白的描红,把空心尽量写满就好。第二类,则是某种高级技术,用于临摹诸名帖,这类方法始于六朝,盛于唐太宗的弘文馆。流传最广的神龙本《兰亭序》,就是冯承素的双钩摹本,能被广泛认可,则表示冯本人的书写水平...
王羲之《远宦帖》,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以填墨,是古代法书复制中最逼真的方式,有“下真迹一等”之说。前黄绢隔水有宋徽宗瘦金书题及印记,曾着录于《宣和书谱》,亦有金章宗及元、明、清诸收藏印。受信者为益州刺史周抚(293-365),是羲之晚年所作。传世唐《十七帖》...
《行穰帖》为唐代双钩廓填王羲之草书作品,笔画厚实,不显锋棱,有篆籀意味。字势一泻而下,姿态多变#海外馆藏中国文物 - 北京嘉信艺术品鉴定于20221214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00.4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陆继善,号玄素,江苏甫里人。他曾有幸随侍于赵孟铙右,于此期间潜心研习双钩填廓之精妙技法,造诣颇高。陆继善以河北鼠毫笔精心双钩其兄所珍藏的唐人摹本《兰亭序》。临摹的手法实在高妙,字里行间都挑不出啥毛病。我们平日里看得比较多兰亭集序的版本,和这幅冯承素模本相互参照比对时,便会惊觉陆继善所下...
王羲之的真迹如今已无片纸传世,唐人摹本无疑是我们最能感知其书法神妙的窗口,事实上,唐人双钩填墨摹写真迹技术之高超,后人早有下真迹一等的称誉。今天我们将王羲之《行穰帖》的真迹高清扫描的局部来看看唐人的复制水平。 王羲之《行穰帖》-1 王羲之《行穰帖》-2 ...
“双钩填廓”是书法的专业用语,指用一张透明或半透明的纸,铺在书法作品真迹上,用笔将真迹的字描出轮廓,然后按原作填墨的复制方法。古人没有复印机,但可通过用这种方法真实地复制原作。据史书记载,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汉和帝时尚方令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因此,可以断言“双钩填廓”这种复制术应在东汉便已经发明了。
“双钩廓填” 作伪法辨识 所谓“双钩廓填”,原本是一种临摹的方式,就是将母本的字形用双线勾勒,然后填上墨色,用这种方法仿造的作品,称为“摹本”或“钩摹本”。好的“摹本”可以非常准确地再现母本的精神风貌,在珂罗版印刷技术出现之前,“摹本”与刻帖是使书法名迹得以流传的两种重要媒介。
通过专业分析,“双钩廓填”是可以被识别的。使用毛笔先双钩勾勒出字划的外形轮廓,再相继填入墨色(有深淡干湿的墨笔线条)完成的书法作品,再怎么完美,在墨色变化上,是达不到自然书写效果的。在足够明亮的光线下或以高清照片在电脑上放大后观察分析,因非一次性完成的书法线条所呈现的不同墨色、因笔划顺序线条与线条...
有些老师为什么不建议大家描红?摹写是学习书法的方式之一,之所以不建议描红,是因为很多人把这个方法用错了,导致写了很多年也练不出来。所以正确使用这个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咱们描红的这个方法准确来说,应该是描红中的一种,叫做双钩廓填法。 - 无忧书法于20230306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