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双腔龙(Amphicoelias fragillimus),属于蜥脚亚目梁龙超科下的一种恐龙,是地球生命演化历程中极为引人瞩目的存在。它生存于距今约1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当时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它凭借着惊人的体型,占据着独特且令人瞩目的地位。体型大小——难以确定却令人咋舌的庞大 谈到易碎双腔龙的体型,它一直是古生...
易碎双腔龙属于蜥脚类恐龙,这一类恐龙以其长颈和长尾巴而闻名。成年易碎双腔龙的体长可达40-60米,体重约120吨,相当于20头非洲象的重量。这种恐龙的颈椎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颈椎长度可达3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大颈椎。这些颈椎内部为中空结构,可以减轻头部重量,使其在觅食时更为灵活。易碎双腔龙的第一块化石是...
双腔龙(学名Amphicoelias)是草食性梁龙科下的一个属,当中包括了已知体型最大的易碎双腔龙(A. fragillimus)。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amphi」(意即「两面」)及「koilos」(意即「空腔」或「空洞」)而来,故中文取名双腔龙。基于唯一的骨头化石,易碎双腔龙的长度达20米,质量可能有30吨。但是这块唯一的骨头...
在对比了易碎双腔龙的化石素描图与其他蜥脚类恐龙的化石后,卡彭特注意到其脊椎骨的独特特征,如椎骨表面的板状突起和气腔化的神经棘,这些特征与梁龙类脊椎骨存在显著差异,却与雷巴齐斯龙类的脊椎骨极为相似。基于这一重要发现,若易碎双腔龙确实存在,那么它很可能被归类为雷巴齐斯龙类。易碎双腔龙化石与雷巴齐斯龙化石的...
近日,有科学家提出,备受关注的60米长易碎双腔龙可能并不存在。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一恐龙种类的真实性。> 发现与消失 谈及恐龙界的巨无霸,易碎双腔龙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字。易碎双腔龙的发现历史可追溯至1877年。当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著名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
在1878年,他将这块脊椎化石认定为新种易碎双腔龙的正模标本,并正式公布了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若以梁龙科的骨头为缩放比例来估算,易碎双腔龙的体型显得尤为庞大。科学家们曾推测其体长可能介于35米至80米之间,臀部高度约为10米,头部高度则达到14-15米,体重更是可重达180-220吨。然而,近期的研究虽然提出了新的...
易碎双腔龙,这一历史上体型最为庞大、体长可达40-58米、身高达到20米、平均体重80吨的恐龙,其发现背后还隐藏着一段有趣的往事。在1877年,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科普所雇佣的化石收藏家Oramel Lucas,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卡农城北方的花园公园挖掘出了一部分脊椎,包括神经弓及神经棘。令人惊讶的是,这块神经弓...
1、易碎双腔龙(体长40-58米,体重约180吨)要说最大的恐龙有多大,易碎双腔龙有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大恐龙。根据对一根单个骨骼化石(即模式标本)的描述,科学家们多年来对其尺寸进行了大量估计。据最大的估计,易碎双腔龙的个体可以达到60至80米长,臀部高度约为10米,头部高度约为14至15米,体重最重...
目前,科学家们普遍认同,易碎双腔龙的最大个体体长可达60至80米,臀高10米,头高在14至15米之间,体重则能达到220吨。值得注意的是,地震龙并非体型最大的恐龙。◉ 地震龙的基本特征 尽管地震龙的体型也相当庞大,但与易碎双腔龙相比,其差距仍显而易见。因此,仅能称其为最大恐龙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地...
科学家宣称60米长的易碎双腔龙并不存在 科学家宣称60米长的易碎双腔龙并不存在 说起最大的恐龙,大家一定会想到著名的易碎双腔龙。尽管发现的化石已经遗失,但是依然挡不住大家对于易碎双腔龙的热爱,人们确信这种体长近60米、体重120吨的超级巨龙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最新的研究指出易碎双腔龙可能是不存在的。最大的恐龙...